词学
 首 页  |  期刊介绍  |  编委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广告合作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
   作者在线投稿
   作者在线查稿
   专家在线审稿
   编委在线审稿
   编辑在线办公
   主编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RSS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词学
 
2017年 0卷 36期
刊出日期:2017-01-01

論述
年譜
書志
文獻
論詞書札
詞訊
詞苑
叢談
編輯後記
圖版
   
圖版
0
趙孟頫書法作品   寶書堂本《山中白雲詞》書影   上海圖書館藏鄭文焯批校《花間集》原本書影(一)   上海圖書館藏鄭文焯批校《花間集》原本書影(二)  于右任像   于右任書法作品
2017 Vol. 0 (36): 0-0 [摘要] ( 117 ) [HTML 1KB] [PDF 0KB] ( 84 )
論述
1 田玉琪 劉崇德
唐宋詞調句拍與詞調體式
唐宋詞調的每一詞調都有較固定句拍,每句有較固定字數,其句拍、字數依音樂之拍句、樂音而定,通常爲二字至八字句拍,詞調中並没有超過九字以上的句拍。日存唐樂譜《掌中要録》所記舞拍中多有與唐宋詞調句拍相近、相合者,非常值得深入研究,而明代宫廷樂譜《魏氏樂譜》中樂曲的句拍與歌詞的句拍包括折腰句法更爲高度一致,實爲唐宋詞調句拍最豐富的樂譜實證。分析詞調句拍,文意固然重要,但由於倚聲填詞,詞調句拍有限,詞人文意無窮,不能人爲地因句意變化而無原則地析分詞調體式,使“又一體”層出不窮,同時亦不能因爲詞人創作確實已經發生變化,而以韻斷不以句斷混淆詞調應有之句拍。《詞律》、《詞譜》二書雖然在詞調句法分析上多有精妙見解,但都不具備清晰的詞調句拍觀念。在詞調的特殊句法中,折腰句與詞調體式關係最爲密切,也是詞體作爲倚聲之文在語文形式上“要眇宜修”的重要特徵,其在每一詞調中的表現情況也十分複雜,如何在綜合考察唐宋同調作品的前提下,歸納折腰句法,爲詞調句拍定性,辨析别體,依然有很多工作可做。
2017 Vol. 0 (36): 1-21 [摘要] ( 119 ) [HTML 1KB] [PDF 0KB] ( 96 )
22 姚鵬舉
詞調錯叶用韻考論
錯叶用韻具有明顯的時代差異,主要集中在先秦和唐五代兩個時期。這兩個時代的音樂都節奏繁複,而錯叶用韻詞調受音樂影響具有用韻繁複,有主韻、副韻之分,副韻可以變動的特點,顯示出詞韻無法兼顧到所有音樂節奏的情形。錯叶用韻使歌辭句短、韻多,這是造成唐五代詞促碎的原因之一。
2017 Vol. 0 (36): 22-41 [摘要] ( 120 ) [HTML 1KB] [PDF 0KB] ( 89 )
42 宋學達
宋代詞體批評中的“曲辭誤國論”
“曲辭誤國論”是宋代詞體文學批評中的一個特殊現象,即視詞體文學的創作及與之相關的一切曲辭活動爲危及國家安全的誤國之舉。隋唐文人反思六朝浮豔文風而確立的“文學誤國論”,被宋代初期的詞學批評所繼承,但在發展過程中逐漸被融入讖緯色彩,從而由反對浮豔文風走向對整個詞體文學的籠統批判,進入一種無視文學規律的荒謬境地,成爲一種不良文學思想。隨著詞體文學自身的發展繁榮,“曲辭誤國論”逐漸被揚棄,然而這一文學思想卻爲貫穿整個宋代詞學思想史的“卑體”觀念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
2017 Vol. 0 (36): 42-53 [摘要] ( 124 ) [HTML 1KB] [PDF 0KB] ( 116 )
54 錢錫生 蔡 慧
論秦觀詞對前人詩歌的接受
秦觀詞雖以“專主情致”著稱,但其對前人詩歌的借鑒吸收情況也非常突出。從他接受前人詩歌的形式上看,可劃分爲借用、化用、合用、多用等方式。秦觀對前人詩歌精心提煉並且能夠後出轉精、别有創造,形成了獨特詞風。而秦觀詞中的這種現象是由主客觀因素共同促成的,秦觀正是在廣泛學習前人的基礎上,轉益多師,成爲宋代詞人中的“今之聖手”。
2017 Vol. 0 (36): 54-69 [摘要] ( 126 ) [HTML 1KB] [PDF 0KB] ( 104 )
70 (澳門)施議對
聲家本色與騷人意度 ——趙孟頫《松雪齋詞》説略
中國填詞,歷經多個朝代,呈現多種姿彩。基於傳統觀念,大多以爲詞的發展,至元而衰,至明而亡,但也有爲之抱打不平者,謂不可拘泥於“餘分閏位”之見,視元、明之詞如無物。究竟怎樣正確地看待元詞?本文擬以趙孟頫的《松雪齋詞》爲例,對之進行一次抽樣檢查。即從兩個層面發展過程中史的確立,以及人們對於詞之所以爲詞的認識,進行綜合考察,進而驗證元人的理解及追求以及元詞的發展狀況及其在填詞史上所佔的位置。兩個層面,由聲家本色及騷人意度切入,既顯示現象與本質以及本原與來源相互間的關係,又將元人的理解及追求落實到創作實踐當中。而淒涼哀怨、情不自已的松雪詞,則在一定意義上成爲元詞特質的體現。這就是本文以之爲樣品的依據。
2017 Vol. 0 (36): 70-86 [摘要] ( 113 ) [HTML 1KB] [PDF 0KB] ( 100 )
87 (韓國)柳己洙
《益齋長短句》的淵源及其對後世的影響
李齊賢在高麗末期多次赴元,北學中原,與中國文士往還,于詩詞創作卓有建樹。他的詞受中國唐宋金元時期詞家如李白、蘇軾、元好問、張養浩等人的影響,同時又對高麗朝鮮的詞創作産生了重要的推動作用,高麗朝鮮時期詞人如徐居正、姜希孟、申光漢、黄胤錫等均受其沾溉,尤其是他以“瀟湘八景”爲題材的《巫山一段雲》組詞在韓國流傳廣泛,更是産生了經久不衰的擬和之風,對韓國詞壇的影響極爲深遠。除了《巫山一段雲》這一詞牌之外,韓國文士還以其他詞牌擬和李齊賢詞。李齊賢以自身的創作,對高麗朝鮮詞壇具有無可替代的繼往開來之功。
2017 Vol. 0 (36): 87-107 [摘要] ( 121 ) [HTML 1KB] [PDF 0KB] ( 129 )
108 楊柏嶺
蔣春霖交遊人物補考——以《水雲樓詞》為中心
由蔣春霖交遊可睹清代咸豐年間淮海詞壇的風貌,故蔣春霖交遊考一直是研究者關注的話題。兹以《水雲樓詞》中的人物爲中心,就相關研究成果之失考、未考等内容,再作補正。依次涉及鄧賢芬、董惟演、高望曾、金澍本、金吴瀾、洪承敏、李肇增、石師鑄、杜文瀾、于昌遂、宗得福、周學濂等與蔣春霖交往密切的人物。
2017 Vol. 0 (36): 108-121 [摘要] ( 126 ) [HTML 1KB] [PDF 0KB] ( 98 )
122 顧寶林
大雅閑情 已落下乘 ——由《詞則》和《白雨齋詞話》看陳廷焯對晏歐三家詞的批評態度及變化
一般認爲晚清學人陳廷焯的《詞則》和《白雨齋詞話》代表他後期的詞學成就和詞學理論,其實這種看法尚有可議之處。以宋詞大家晏歐三家詞爲例,陳廷焯不僅對之選有數量不等的作品而且富有點評和賞析,其中《詞則》所選多分布在《閑情集》和《大雅集》中,並對三家詞多有褒獎和愛賞,但在《白雨齋詞話》中陳廷焯卻對晏歐詞多持指責批評態度,尤其認爲歐陽修詞已落下乘,與前期激賞态度完全相異。這種前恭後倨的評價現象反映陳廷焯出浙派入常派之際的詞學轉關思想。以晏歐三家詞批評爲例,《詞則》的核心詞學觀與陳廷焯早期的《雲韶集》一脈相承,相較而言,《白雨齋詞話》更能代表陳廷焯後期詞學轉關的思想,尤值得治詞者注意和審視。
2017 Vol. 0 (36): 122-138 [摘要] ( 121 ) [HTML 1KB] [PDF 0KB] ( 111 )
139 曾慶雨
《舊月簃詞選》探論
陳曾壽的《舊月簃詞選》是晚清民初衆多詞選中值得關注的一部。該詞選之序文對選詞標準、讀者接受以及有争議的作者、作品評價等詞學命題多有獨得之見,體現了作者圓融通達、不拘執且重本質的選詞觀。由於陳曾壽與朱祖謀交往的特殊因緣,《舊月簃詞選》與《宋詞三百首》頗多可以比較之處,二者選本特色相近又各有千秋。陳氏選詞偏於“兼收”基礎上的“獨賞”,這既成就了其詞選的獨特價值,也造成一些不可避免的局限。
2017 Vol. 0 (36): 139-160 [摘要] ( 130 ) [HTML 1KB] [PDF 0KB] ( 107 )
161 (臺北)卓清芬
趙尊嶽《填詞叢話》之“神味說”探析
近代詞學名家趙尊嶽(一八九八—一九六五)的詞學論著《填詞叢話》首重“神味”。“神味”是一種深沉邈遠的言外之意,晚清民國詞家多强調泯除寄託之迹,著重詞中所潛藏的深厚婉曲、綿邈不盡的意藴。 “神味”來自於情感詞意的層層深入、層層轉折,運用委婉含蓄的表達方式,使“神味”融貫於理脈之間。除了“深入”和“暗轉”之法,“神味”亦可透過結拍傳達綿邈不盡之致。 “神味”不可强求,惟有性靈、學力並重,才能選擇適切的文字和意象,“以曲筆宛轉達出”,以迂迴含蓄的表達方式,給讀者層次豐富的閲讀感受,肯定詞體幽隱婉曲的特質。 “神味”的提出,正是對時下盛行夢窗詞風的反思。趙尊嶽主張以尋常習見之字,運用曲折層深之法,傳達深厚綿邈的情思,試圖扭轉斧琢鉤勒的詞壇風氣,深具時代意義。
2017 Vol. 0 (36): 161-184 [摘要] ( 118 ) [HTML 1KB] [PDF 0KB] ( 93 )
185 陳永正
論《分春館詞》的情志與作風
朱庸斋先生是一位純粹的詞人。青年時遭逢喪亂,所爲詞多鄉國淪亡的悲感。筆觸細致,意象淒迷。上世紀六十年代中葉以後,先生詞益精神細密,並鼓勵門人堅持寫作,使得詞學一脈在廣東延續。一九七八年後,先生積極參與社會活動,亦有清新明快之作。其詞早年富麗精妍,中年以後轉爲渾融隱秀,兼有情致氣格之妙,博採衆長,自出機杼,已被詞壇公認爲陳洵之後廣東第一大家;與龍、唐、夏並列爲二十世紀之四大家,亦當之無愧。在藝術技巧方面,先生首重“體格”,主張“學古”,渾成之外,進而追求神致。創作須精益求精,力求警策。尤善於言情,深情苦語,足可拔幟自成一隊。先生詠物之作,體物入微,且情景交融。亦有音樂性特强之特點,與廣府吟誦相應。
2017 Vol. 0 (36): 185-202 [摘要] ( 133 ) [HTML 1KB] [PDF 0KB] ( 94 )
203 楊傳慶
寇泰逢與夢碧詞社
夢碧詞社是一九四0年代活躍於天津的著名詞社,代表人物爲寇泰逢。夢碧詞社經歷了日僞統治與國共内戰,社侣用詞筆抒發了家國滄桑之感。作爲淪陷區詞壇的重要代表,夢碧詞社的創作寄託了淪陷失國之痛以及對祖國的憂思忠愛。詞社在詞學旨趣上推尊吴文英、王沂孫,體現了晚清常州詞學在民國的新進展。
2017 Vol. 0 (36): 203-216 [摘要] ( 117 ) [HTML 1KB] [PDF 0KB] ( 127 )
388 于右任撰 張兵輯校
于右任《剝果詞話》輯錄
于右任(一八七九—一九六四)是中國近現代著名政治家、教育家,同時也是書法藝術大家,但他一生又酷愛寫詩,從少年到老年都樂於以詩人自命,是著名詩人。更爲難得的是于右任還從事詞話、詩話創作,有《剥果詞話》、《騷心叢談》等作品行世。一九0八年二月,陝甘留日學生在東京創辦了《夏聲》月刊雜志,闢論著、時評、學藝、文藝、雜纂、時事匯録和國内新聞志要等欄目。其中,文藝欄以刊行詩歌、小説爲主,兼收傳記、悼文及詞作。一九0八年三月二十七日,《夏聲》第二號刊印,于右任以“神州舊主”的筆名在文藝欄撰寫詞話。之後,又在同一欄第三到五號(一九0八年四月至六月)續寫詞話,連綴共十二則,總其名曰《剥果詞話》。《剥果詞話》不僅評介了譚獻、王鵬運、朱祖謀、蔣春霖、項鴻祚、王闓運、鄭文焯、吴山尊、周星譽、楊篤生、李岳瑞等近代以來著名詞人及其詞作,還涉及詞人交往與詞壇互動、詞學事件與詞人雅集等内容,同時又對古代詞史上著名詞人李清照、徐燦和作者家鄉詞人孫枝蔚等進行了評價,批評文字緊扣時代風雲變幻,觀點極爲鮮明。《剥果詞話》既遵循傳統詞話的體例和寫作模式,又體現出現代文風的影響,在民國詞話中極具特色。該詞話尚未被全部整理出版(目前所見,僅張篤勤《于右任散佚詩文輯注》一文中整理點校《剥果詞話》八則,見《荆楚文史》,一九九一年第二期,第一0四頁—一0八頁),也未引起學界足够重視,除譚新紅《清詞話考述》一書(武漢大學出版社,二00九年版,第三0六—三0七頁)和曹辛華《南社諸子詞學論著考述》一文(《南陽師範學院學報》二0一五年第一期)有簡要介紹外,全面深入的研究尚未展開。現根據《夏聲》第二號至第五號(一九0八年三月至六月)所載文字對《剥果詞話》進行輯録,除加新式標點,對所引詞作進行校訂外(校訂文字以方括號内加“按”語形式出現,作者原有“按”語以圓括號内加“按”語形式出現),還對錯字、異體字等做了改正。另,“序”及分段標識“一”、“二”、“三”等爲輯校者所加。
2017 Vol. 0 (36): 388-399 [摘要] ( 113 ) [HTML 1KB] [PDF 0KB] ( 136 )
書志
217 夏令偉
論王國維詞之《海甯王忠慤公遺書》本
《海甯王忠慤公遺書》本王國維詞包括兩個部分:“長短句”與《苕華詞》。前者即烏程蔣氏密韻樓刊行之《觀堂集林》本,後者即“長短句”二十三首之外的詞作合集,由抄本《人間詞》及《教育世界》本《人間詞》甲、乙稿整合而來,文字去取以抄本《人間詞》爲主。該本存詞一百一十五首,幾近全本,較能體現王國維詞的整體面貌,其中的文字去取多能遵循王國維最後的修改意見,版本集成意義突出。其後所刊王國維詞的新本多以該本爲底本之一,説明了該本的巨大影響,而改革開放之後所出王國維詞校勘本多未能注目該本,未免遺憾。至於將《人間詞》改名《苕華詞》並反映在該本上的問題,應持審慎態度加以對待。
2017 Vol. 0 (36): 217-230 [摘要] ( 156 ) [HTML 1KB] [PDF 0KB] ( 98 )
231 歐陽明亮
晚近名家詞集考敘
2017 Vol. 0 (36): 231-259 [摘要] ( 141 ) [HTML 1KB] [PDF 0KB] ( 140 )
詞訊
260 劉少坤 田玉琪
“2016•詞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綜述
2017 Vol. 0 (36): 260-267 [摘要] ( 133 ) [HTML 1KB] [PDF 0KB] ( 126 )
年譜
268 孫 虹 胡慧聰
張玉田年譜
通過宋元之際著名詞人張炎《山中白雲詞》三二首詞作以及同時友人的序跋、贈詩,結合相關史料,作成張玉田年譜,並爲詞集中一八首詞編年。考證出其一生曾兩次北行大都,皆於次年南歸杭州。初次北行歸杭後,作浙水東西之遊;再次北行歸杭後,又作浙東、浙西之遊。在兩次遊歷時段内,都曾數次短期回到杭州。因此,友人序跋中所謂“不入古杭”,是指不能安居杭州;“猶家錢塘十年”,也並非定居於杭。玉田在宋朝並無職守,但他也是未肯屈志新朝的愛國遺民,可與周草窗、鄭所南鼎足而三,屬於“增亡國之光者”。
2017 Vol. 0 (36): 268-325 [摘要] ( 117 ) [HTML 1KB] [PDF 0KB] ( 119 )
文獻
326 陳澧撰 (香港)余佳韻、蕭振豪校錄
陳澧手批《絶妙好詞箋》詞評校録
陳澧(一八一0至一八八二),字蘭甫,號東塾,又自號江南倦客。先世居江南上元(今江蘇南京),祖父輩宦居廣州,至陳澧才占籍廣東番禺。陳澧以經學與小學名家,著述頗多,散逸者亦衆。即便《陳澧集》已經蒐集了陳澧絶大部份可見著作,但誠如編者所言:“(陳澧的著作)有些僅具書目,存佚難明;有些則散入海内外公私之藏,珍爲秘籍。此等書或訪問無從,或不易一見。”〔一〕由於訪查困難,未能收録的材料仍多,其中尤以陳澧集部著作爲最。如《三編清代稿抄本》的《春鴻集》、《陳蘭甫先生陶詩編年》、香港龍門書店的《陶淵明集》以及陳澧手批《山中白雲詞》與《白石道人四種》等,《陳澧集》皆失收。本文所整理的《絶妙好詞箋》(周密編,厲鶚、查爲仁箋)亦是其中之一。現存陳澧手批《絶妙好詞箋》,包含過録本在内至少有兩個系統,共三種本子。第一種系統是源於陳澧四子陳宗穎(字孝堅,一八五五至一九一四)的藏書,原書版本年代不詳,今未見。一九一三年,汪兆鏞(一八六一至一九三九)曾向陳澧四子陳宗穎借閲並過録於至同治十一年(一八七二)章氏重刊本《絶妙好詞箋》,汪氏過録本現藏於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圖書館(下稱“國大本”)。章氏重刊本《絶妙好詞箋》七卷,續編二卷,共四册。國大本外封題有“微尚老人過録陳東塾先生評點本。戊子十月宗衍敬記”,目録後有“孝堅世兄出視東塾師評點本,用墨筆照録一過。癸丑(一九一三)小除夕兆鏞記”題記。〔二〕除圖書館藏書印外,有汪兆鏞“汪大”、“雨屋深鐙詞客”白文方印。書中批語皆爲墨筆,圈點有朱、墨兩種,墨圈爲汪兆鏞過録陳澧原圈點,朱圈情況較爲複雜,其中大部分爲汪兆鏞所圈點。第二種系統爲梁啓超飲冰室所藏陳澧手批道光八年刻本《絶妙好詞箋》(下稱梁本)。其上有陳澧題詩與詩序,載:“戊辰(一八六八)六年,余遊端州遇王君耕伯,云有余評點《漢書》及《絶妙好詞箋》,得之史實甫之子。實甫死久矣,今以見歸。余受《漢書》而以此書贈耕伯,並題絶句於目録後。江南倦客者,余昔年填詞以此自號云。”題詩云:“腸斷梅谿折素弦,還君絶妙好詞箋。江南倦客今頭白,不按紅牙二十年。”〔三〕梁啓超的補跋亦載:“此東塾先生早年評點之本,爲王耕伯所得,歸諸先生,先生即以贈耕伯,題一詩媵焉。五、六年前汪柏廬同年得諸海王村破書攤中,以余私淑先生也,持以見貽,全書除續編外,字字皆經筆圈評不多,而壹皆精絶,所批抹嚴於斧鉞,可謂一洗凡馬;推崇蘇、辛,而於草窗所録稼軒三首深致不滿,可見先生宗旨所在矣。先生詩詞皆散佚不傳,讀此可窺其詞學一斑,又得遺詩一首,深足幸也。甲子(一九二四)十月後學梁啓超補跋。”〔四〕可見梁本爲友人汪柏廬在民國八、九年前後購於北京海王村後轉贈。〔五〕梁本至今未見,因此國大本爲現存唯一可見的文本,彌足珍貴。〔六〕香港龍門書店於一九七0年出版的《白石詞評》一書,即是摘録梁本白石部分與黄紹昌過録陳澧手批《白石道人四種•白石道人歌曲》而成者,惟内容僅限於白石詞評,且訛誤、失收、誤置之處頗多,今皆依國大本一一改正。陳澧《絶妙好詞箋》的文獻價值至少有以下兩點:第一,完整體現了陳澧詞學宗法與論詞觀點,填補現今文獻的不足。陳澧在《絶妙好詞箋》以外,還有《山中白雲詞》與《白石道人四種》兩種評點存世。後兩者對象範圍僅限於張炎與姜夔兩家,不足以梳理陳澧的詞學體系。相對於此,《絶妙好詞箋》批語遍及南宋諸家而不僅止於姜、張,内容亦褒貶互見,體現出陳澧論詞的客觀性。由詞評中對史達祖與辛棄疾的讚賞,以及辛、姜之間的比較,即能看出陳澧對常州詞論的接受與修正;而從詞評中延續張炎《詞源》的用語或概念處,不僅可見陳澧對張炎詞論的熟習,甚至可與梁啓超對梁本的引述相互參看。第二,反映清代中葉廣東詞壇的概況,提供浙、常兩家詞論融合的對照基礎。歷來研究清代詞學者多由浙、常兩派的勢力消長爲觀察主軸,以爲清中葉常州詞派興起後,浙西詞派遂一蹶不振。然觀諸陳澧與周邊人士的交往,也不難看到浙西詞派在清中葉後仍以廣東的浙籍文人爲中心,維持了一定的影響力。以粤東三家爲例,《歷代兩浙詞人小傳》即以汪瑔(一八二八至一八九一)《隨山館詞》“神韻在玉田、草窗之間”、〔七〕譚獻稱葉衍蘭(一八二三至一八九八)詞爲“綺密隱秀,南宋正宗”,以及陳璞以沈世良(生年不詳至一八八0)詞“兼玉田、石帚之勝”〔八〕,亦在在顯露出當時廣東詞壇標榜南宋,以清空騷雅爲旗幟的浙派審美品味。陳澧《絶妙好詞箋》的批點,實可作爲十九世紀中葉前後浙西詞論盛行於廣東一地的例證。另外一方面,從詞學發展史角度來看,清末廣東文人如文廷式、康有爲或梁啓超等人,或直接出於陳澧門下,或間接受陳澧影響。以陳澧的詞學觀爲基礎,延伸至其人際網絡的研究,亦有助於理解清代中葉以後廣東詞壇的發展軌跡。
2017 Vol. 0 (36): 326-353 [摘要] ( 120 ) [HTML 1KB] [PDF 0KB] ( 76 )
354 鄭文焯撰 時潤民整理過録
上海圖書館藏鄭文焯批校《花間集》原本
上海圖書館藏鄭文焯批校《花間集》十卷原本,此前被研究者認爲已佚而僅存過録本。過録本亦存上海圖書館,其情況簡介及鄭批内容詳見《大鶴山人詞話》(南開大學出版社二00九年十二月版),乃龍榆生弟子過録。然過録本所録内容加之編纂者輯録自他書所得之鄭批文字,實不足原本十分之一。鄭氏批校之原本十卷,保存情況尤爲良好,根據鄭氏書前題跋稱,是書乃其甲午歲(一八九四)得於京師,再結合紙張及印刷等方面看,底本應爲王鵬運光緒癸巳(一八九三)據楊氏“海原閣”藏宋淳熙鄂州本影刻的四印齋初刻初印本。而書中可見最晚之落款年份則爲“宣統閼逢攝提格之年”的“甲寅”(一九一四),依然體現了鄭氏一以貫之的遺老姿態。此外,據鄭氏書前題跋,知其又曾請方爾謙用明仿宋晁謙之本校對一過,故書中幾乎每條鄭氏批校旁,皆有方氏的校筆字跡,書前書後則另綴有方氏記敘數條,卷末則可見方氏所鈐“尒謙”印一枚。 觀是書鈐印,有“吴興劉氏嘉業堂臧書記”“朱嘉賓”“朱嘉賓印”“嘉賓藏書”多處。朱嘉賓乃民國時期上海億中銀行董事會朱鴻儀之子。朱鴻儀(一九0二—一九七三),江蘇金壇人,一九四二年後曾得劉承幹嘉業堂藏書數百種。據鄭逸梅《藝林散葉續編》:“劉翰怡之嘉業堂藏書,宋元本讓給金壇人朱鴻儀,徐森玉爲之紹介也。鴻儀子嘉賓亦嗜書成癖。”則是本自鄭氏下世(一九一八)後直至入藏上圖前之遞傳線索亦約略可知。 劉崇德先生曾發見河北大學圖書館藏鄭批《清真集》,譽之爲“詞學的寶藏”。然則是本鄭批《花間集》,不但可謂是“詞學的寶藏”,實亦鄭氏研究的一大寶藏。書中可見鈐有之鄭氏印章,蔚爲大觀,計有“叔問”、“樵風遺老”、“寉語”、“石芝西堪鑒蔵圖書碑板印記”、“文焯校印”、“老芝審音”、“半雨樓”、“叔問審定”、“巨鄭”、“石芝西堪”、“北海鄭氏臧書印”、“尗問手校”、“西園寉語”、“隺道人”、“齊玉象堪”、“鄭文焯考臧經藉碑銘記”、“瑕東客”、“冷紅詞客”、“老芝經眼”、“冷紅詞人”、“石芝书蔵”、“鄭宜”、“文焯校讀”、“鄭文焯”、“玉象”、“樵風”、“善艸樓”、“大鶴山人題記”、“老芝”、“叔問手校”、“文焯私印”、“小坡”、“叔問校定”、“寉翁渴求”、“鄭”、“石芝”、“鶴記”、“寉公”、“叔問眼學”、“大鶴天隱者”、“大壺”、“冷紅閣”、“樵風廎”、“文焯”、“家世居”、“盾尗”、“吴小城東墅”、“冷紅瘦碧之居”、“琴西老屋”、“阿文”、“樵風樂府”、“鄭記”、“西園鶴語”、“鶴道人年四十以後所作”等五十餘枚,其中不乏相當罕見或向未爲人所知者,可謂是鄭氏私印的一次集中展示,據各種資料記載可知,其中大部分皆出自當時名家之手,就篆刻藝術角度而言,亦極具史料與欣賞價值。 書中之鄭氏批校文字,其中校記的部分,依然體現了其以詞律爲第一準繩的校勘理念,而批語部分尤其值得詞體研究者再次引起重視並進行深入參考和研究的是,與前此筆者整理的其批宋和清真詞二種中一樣,鄭氏對詞律的所謂“夾叶”(“夾協”)問題作了數次提點,特别是其云“令曲體例不一,而夾協最精細”的觀點,無疑具有重要意義。此外,鄭氏對詞作所做的賞析、評點文字,也有很大的篇幅,對於文學批評研究領域而言,價值亦不可估量。其中甚至有數條批語,體現了其一定的詩學觀,相對于鄭氏爲人熟悉的詞學批評而言,這些可供揭櫫其詩學觀念的文字,更顯珍罕。筆者歷年來所輯得的此方面材料,合此亦略具規模,或可待將來專文一述。 而最可令人詫異者,是書中竟有數則文字,關乎鄭氏及其師友王鵬運之掌故。書前題跋中,赫然可見“冷紅閣侍兒西美、南佳、澹宜、倩倩、洛孫、柔素、琴侍飛雲觀,蘇州采雲橋女子可可記之”一則,不但間接證實了張爾田致龍榆生函(載張壽平輯《近代詞人手劄墨蹟》)中所謂鄭氏妾張小紅“更名可可”的説法,更詳細列舉了“冷紅閣”中的一衆鄭氏所養侍女。這是迄今僅見對鄭氏“冷紅閣”妾婢情況的詳細記録,是第一手的直接材料。從所記之鄭氏有專事彈奏的“琴侍”來看,可見其在清末的幕僚生涯中,待遇優渥,經濟狀況良好。此本《花間集》中鄭氏竟有一則批語,自責“斷句大謬,當是與南柔同賞時”,再結合書中的兩枚“侍兒南柔同賞”、“倩倩共賞”罕見印章,勾勒出了一幅鄭氏當時私生活的剪影。另則,鄭氏在書中卷一温庭筠〔楊柳枝〕八首題下及卷八孫光憲〔女冠子〕(蕙風芝露)一首後,又有兩條關涉師友王鵬運的批語文字,筆者曾特摘出以示王鵬運研究學者李保陽兄,亦歎爲前所未聞。材料之豐富、珍貴,足堪以“異書”目之。 筆者前歲於上圖搜輯鄭氏資料,曾移録此本全數批校及圈點,然職事填委、俗務紛冗,董理延宕年餘,多承朱惠國師悉心指導、不時督促,始得精擇刊佈。而限於篇幅,鄭氏之圈點無奈捨去,唯冀終有一日可將之影印面世,以廣人知。 是書文獻録入時之文字及鈐印辨識,曾幸得上海圖書館歷史文獻中心研究員陳先行老師與鄒曉燕女史之助良多;文獻書影的取得,則獲上海圖書館歷史文獻中心主任黄顯功老師及閲覽典藏部主任樊兆鳴老師的大力支持,在此一併致謝。 觀是書卷末,鄭氏題有光緒涒歎之年(一九0八)離蘇“朅來滬濱”,隨攜此編,時一諷詠之語,而完璧終得存於天壤之間,恰仍發見於滬上者,其殆天歟! 時距鄭氏誕辰百六十年,小鶴山人記於滬濱。
2017 Vol. 0 (36): 354-387 [摘要] ( 115 ) [HTML 1KB] [PDF 0KB] ( 90 )
論詞書札
400 邱世友、施議對撰 鄧菀莛輯録
邱世友與施議對論詞書
邱世友,二十世紀中國第四代詞學傳人的領軍人物。廣東連縣人,一九二五年三月十五日出生於本縣東陂之新橋村,二一四年六月七日在廣州病逝。享年九十。先生精通文史各科,兼識西文,熟諳馬列著作。傳道、授業、解惑,終生以教書爲業。勤於教學,精於科研。以龍學、詞學聞名於世,而尤以詞學建樹爲最卓越。據先生門弟子吴承學教授所撰“年表”載:一九四四年,二十歲,先生以連縣三區大新橋村小學教師身份考進中山大學師範學院國文系,在坪石就讀;一九四五年,二十一歲,文學院遷到粤東梅縣,詹安泰教授從饒平回到梅縣中大;一九四六年,二十二歲,詹安泰教授爲中文系二年級學生開有“詩選及習作”一課,先生親承詹安泰教授教誨。一九四八年,二十四歲,在中山大學中文系畢業(師範生),獲得學士學位。一九五0年,二十六歲,以中學文史教員身份到中山大學文學院任助教。之後,由講師、副教授、教授,一直到一九九一年,以教授職級退休。一九九六年,彭玉平教授執弟子之禮,向先生學習詩詞文論(以上參見吴承學《邱世友先生年表》)。幾十年來,先生堅守教學、科研第一線。退休之後返聘,仍筆耕不輟。不斷發表學術論文,出版學術著作,活躍於各種學術活動場合。先生治學,視野開闊。獨學而外,並重交遊。濠上施議對先生,爲其忘年交好。施先生師從夏承燾、吴世昌二教授,先生師從詹安泰教授,二人詞學皆淵源有自。邱先生論詞,通變與實證並重;施先生論詞,注重本色當行。往來書劄,對於相關問題展開討論,時有新創之見。本文收録邱世友先生論詞書劄十五通。以柳、蘇入門,評説施氏《宋詞正體》,又以夏(瞿禪)、吴(子臧)二人的治詞業績,論證施氏的詞學淵源。其中,二00一年十二月二十三日一通未曾寄出。應是十二月二十二日手書的修訂本。這通書劄經先生自己保存,至二00五年四月二十八日,施議對先生應邀前往中山大學中文系作《天分與學力》講座,先生出席講座並將所存函件交由講座主持人彭玉平教授當場宣讀。二通書劄皆説新變與實證問題,二十二日一通論説其由來甚詳,而二十三日一通則較爲簡要,明確説明:施氏得通變之思於吴(世昌),得實證之學於夏(承燾),施氏融二家之長,成獨有之治詞風格。可謂一語中的。施議對先生書劄三通,以聲學與絶學立論,證實邱氏乃倚聲填詞的當行作家。當今詞界,有邱先生在,聲學不絶;如邱先生不傳,則不傳矣。充分肯定其樂壇地位。先生晚歲,溧陽彭玉平教授往問詞。先生寄以厚望,曾賦歌詞見贈。謂:“溧水源淵。嶺海高翔振羽翰(讀平聲)。”(《減字木蘭花》語)詞學一脈,因此有所承續。施議對先生説:這是自朱祖謀、陳洵、詹安泰,直接而來的詞學淵源。並説:民國四大詞人之一詹安泰出自中山大學,中國二十世紀第四代樂壇魁首邱世友也出自中山大學,皆嶺南詞宗。作爲後生晚輩,嶺南詞宗的後繼者,應當珍惜這份寶貴遺産,爲其發揚光大,更創輝煌。今年端午詩人節,邱世友先生逝世二周年。施議對先生特别以其所珍藏部分往來書劄,叮囑晚學整理發表,以爲紀念。
2017 Vol. 0 (36): 400-423 [摘要] ( 110 ) [HTML 1KB] [PDF 0KB] ( 110 )
詞苑
424 徐培均 蔣哲倫 濠上詞隱 李舜華 陶文鵬、劉崇德、锺振振、趙維江、陶原珂、朱惠國、王兆鵬、胡可先、田玉琪、彭國忠、曹辛華、俞國林、江合友、陳麗麗
徐培均二首 蔣哲倫三首 濠上詞隱二首 李舜華三首 2016•詞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南歌子》唱和词一组(施議對、陶文鵬、劉崇德、锺振振、趙維江、陶原珂、朱惠國、王兆鵬、胡可先、田玉琪、彭國忠、曹辛華、俞國林、江合友、陳麗麗)
2017 Vol. 0 (36): 424-436 [摘要] ( 107 ) [HTML 1KB] [PDF 0KB] ( 100 )
叢談
437 蔡國强
讀詞漫筆
2017 Vol. 0 (36): 437-451 [摘要] ( 116 ) [HTML 1KB] [PDF 0KB] ( 91 )
編輯後記
452 編者
編輯後記
2017 Vol. 0 (36): 452-452 [摘要] ( 116 ) [HTML 1KB] [PDF 0KB] ( 78 )
词学
  编辑部公告
· 欢迎投稿
更多...   
  下载中心
     论文模板
更多...     
 
  友情链接
     华东师范大学
更多...     
版权所有 © 2012 《词学》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