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3年, 第0卷, 第30期 
刊出日期:2013-12-31
  

  • 全选
    |
    圖版
  • 词学. 2013, 0(30):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論述
  • 何晓敏
    词学. 2013, 0(30): 1-3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词体的构成,包括两个方面的因素──音乐因素和文学因素。音乐因素,包括与之相关的社会文化因素;文学因素,主要是形式的转换,包括句法、句式以及字声、韵律等等的固有规范及变换。前者为词体的构成,提供合乐的曲调,后者为词体确立,提供与乐曲相应合的形式。两个方面的因素,分属外因及内因,共同促进词体的发生与发展
  • 马里扬
    词学. 2013, 0(30): 35-5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水调歌头是宋人歌词创作中最为名曲之一.它渊源于中唐新制的水调大曲即‘新水调’,其形制应是在晚唐宋初就大曲中的一段改造而成,亦即‘燕乐饮曲’之新声。本文通过对宋人创作水调歌头的文辞韵、律之考订,寻绎乐曲‘均拍’对苏轼等词作风格的形成所产生的直接作用;并对曾布水调歌头‘七遍’详为校考,认为曾布的歌词并非苏轼等歌词之原始形态,应是在一定‘均拍’的作用下,吸收民间说唱形式的产物,而这也是宋人歌词更为大衆的流播形态。
  • 木斋 祖秋阳
    词学. 2013, 0(30): 55-6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唐宋时代,大抵经历了三次词学尊体运动。欧阳炯的《花间词序》,首次正面阐发词体的宫廷文化性质和词体需要吻合声律以及“清绝之词”“妖娆之态”的词体属性;东坡词的破体运动,从其雅词创作的实践和自是一家理论的张扬,实现了词体的第二次尊体运动;以周邦彦为之先声,李清照《词论》为之中介,白石 、张炎等为之接武,为第三次尊体运动。三次尊体运动,由唐五代帝王伶工词,到北宋士大夫词,再到南宋专业词人群体,从而完成了唐宋时期词学尊体运动的完整周期。
  • 施议对
    词学. 2013, 0(30): 68-8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二十世纪学界,对于苏轼以诗为词的阐释,大多只是在题材、内容上做文章,对于音律或者声律,只是提出问题,如“间有不入腔处”,但拿不出具体事证。认识上出现盲点。本文通过对于诗与词在内容、形式以及相关特质各方面所进行辨析,为命题正名。提出:苏轼所谓以诗为词,准确地讲,就是改拗为顺,以作诗的态度和方法作词。并提出:有关苏轼以诗为词的评价问题,主要是对于歌词这一乐歌品种自身发展的经验总结。所谓“指出向上一路”,乃苏轼的特别创造,亦以诗为词之一重要成果。
  • 房日晰
    词学. 2013, 0(30): 90-10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继苏轼之后,贺铸在“以诗为词”的创作实践中,做了多方面的拓展;在艺术表现上,做了许多新的追求与尝试:诸如写词学习继承唐诗那种开阔爽朗的风调;其词对于诗意的特别追求;讲究风韵、深化意境,展示独特的艺术风格;大力改换词牌名称,以题为调,力图使词的内容与词调完全吻合。如此等等,显现出很大的艺术活力与张力,使词的革新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并将词的创新工程,向前推进了一步。
  • 董希平 王立
    词学. 2013, 0(30): 103-1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辛弃疾好“以文为词”,人称“掉书袋”。其“以文为词”的基本文籍,除了传统儒家经典之外,立足于《楚辞》、《庄子》、《世说新语》、陶潜、杜甫、韩愈、苏轼七家;单篇文献则以《北山移文》、《兰亭集序》、《列子•黄帝篇》、《史记•李将军列传》、《三国志•魏书•陈登传》、《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列子•汤问篇》七篇为基础。如果打破整本文籍和单篇文章的界限统计,则《离骚》等29篇诗文构成了辛弃疾“以文为词”的文献基础。这也是稼轩词学术构成的核心文献。
  • 刘 庆 云
    词学. 2013, 0(30): 131-13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南宋姜夔词之用韵,如按戈载《词林正韵》十九韵部的划分,有9首存在“出韵”现象,另有1首用韵前人持有异议,其或与阑入方音有关,或属前鼻音、后鼻音与闭口音混用,或属不同入声韵部混用。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是与现实语音的变化有较密切的关系,二是与诗严词宽(似有文、白之分)的创作观念有关,三是与词的歌唱功能、当筵命笔的情形相关。《词林正韵》之韵部分类,虽厥功甚伟,但仍有某种缺陷,不能完全以之作为研究宋词用韵的“定则”。
  • 王可喜 王兆鹏
    词学. 2013, 0(30): 139-1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南宋姜派词人赵以夫有《虚斋乐府》传世,《全宋词》录存其词六十八首。然《宋史》无传,其生平事迹迄无考订。本文考其生平事迹,并将部分词作编年。考知:赵以夫系宋宗室子,祖赵填始避地长乐。嘉定初以门荫入仕,十年登进士第,任江陵府监利县令,历知南丰县,通判南剑州,知邵武、漳州。端平二年除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三年除左曹郎官、兼权枢密院检详诸房文字。嘉熙元年为左司郎中,迁枢密副都承旨。二年知庆元府。淳祐四年权刑部侍郎,七年权刑部尚书,改礼部尚书、除吏部尚书。宝祐四年二月薨于里第,年六十八。与当时文坛名流孙惟信、王迈、戴复古、方遇、刘克庄等均有诗词唱和。词学姜夔,情致闲雅,善长调,多为咏物唱和之作。
  • 陈明洁
    词学. 2013, 0(30): 161-18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本文从两个方面对所谓张炎“崇佛”的史料进行了辩诬:一是被认爲张炎与佛教机构的关系——曾为佛寺“施财造无尽灯”的史料,其实根本与张炎无关,之所以会被误认爲是词人张炎,竟然缘于一小小的句读失误,但其造成的后果,却是酿成一重大的文坛“冤案”;二是关于张炎的曾祖父张鎡与佛教的关系——曾“舍宅爲寺”的史料,其实亦并非出自张鎡思想本源上真正对佛教的虔诚信仰,而是另有其它动因,而且从张炎的曾祖父张鎡到其父亲张枢的生平好尚来看,一脉相承地表现爲追求奢华场面、广结文人骚客、喜爲吟咏酬唱,这才是张炎真正耳濡目染的家庭环境与家庭风尚。
  • 叶 晔
    词学. 2013, 0(30): 185-20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一直以来,幛词都作为千年词史中的负面形象出现在人们视野之中。却很少有人留意到,明幛词实为词中之“代胜”,不仅前代绝无,清代以后亦非常有。其艺术审美价值诚然寥寥,却具有多方面的社会文化价值。通过考察明幛词的三个文体起源,即宋乐语、南宋寿词和元幛词,可以勾勒出一条此类文体如何成型及演变发展的脉络。而在此发展历程中,因不同的文体起源而造成的文体内部的功能分野,尤为重要。
  • 顾宝林
    词学. 2013, 0(30): 209-22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晚清学者杨希闵所编选的《词轨》是一部带有词选与词学批评特色的词学著作,其中选评宋代词人词作数量甚多。以欧阳修、晏殊和晏几道词作而论,《词轨》对之多有选辑和评点,从中既反映了晏欧三人词作于清代的批评接受轨迹,亦可借此窥见清代后期的词学状况。
  • 林 玫 仪
    词学. 2013, 0(30): 224-26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许玉瑑(1828-1894)之词作流传较广者仅有《独弦词》,录词66首,乃许氏与王鹏运等同官薇省时酬唱之作,收入《薇省同声集》中。许氏另有词集刻本《诗契斋词钞》六卷,前五卷为词,共213首,然学界罕见引用。  笔者近年致力于王鹏运词作之整理与研究,进而考察其交游,在研究过程中,访得与许氏词作相关之文本五种,均为前此所未见:  (一)上海图书馆藏稿本《诗契斋词钞》,收词17首,此乃目前所见许氏最早之词作,皆未收入刻本中。   (二)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稿本《城南拜石词》,收词19首,作者于誊清后复黏贴、点改其上。  (三)天一阁博物馆藏稿本《城南拜石词》,亦收词19首,与中科院本同出一源,前者改动部分多已据改,然又有新的修正。此二本文字与刻本及《独弦词》亦互有异同。  (四)浙江图书馆藏高望曾《茶梦盦词腋》中,录有《池上巢隐词》4首,为各本所未收。  (五)苏州图书馆藏有《诗契斋十种》,其中《辛未丛稿》录有许词1首,亦不见于各本。  上述资料,除可补辑许氏词作外,比较各本异文,更可推见许氏词篇创作之轨迹,对研究许玉瑑之词学,乃至友朋间之唱和活动,皆有助益。  本文除就上述五种新资料之文本加以整理校勘、考论其版本源流及文献价值外,并考订许玉瑑之名号及其生卒年。
  • 王娟
    词学. 2013, 0(30): 264-28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世称所谓“郡邑词选”仅具文献价值而少文学价值,但有些“郡邑词选”可由其探索词学流派的形成渊源及价值观的产生过程,况周颐《粤西词见》即是如此。临桂词派重将况周颐自述其词学之路,多从广西前贤处汲取精华;《粤西词见》选录明末至清同治年间广西词人作品,况周颐评述这些作品都深具临桂词派“重拙大”、重性灵、重体格的词风;况周颐亦自述临桂词派领袖王鹏运的词风,与《粤西词见》所录前辈之作“微尚亦不甚相远”,指出临桂词派的形成“殆不期然而然耶”,于是可知况周颐编选《粤西词见》本是自觉为临桂词派寻求词学之根的产物,他们的根在广西。而《粤西词见》所录作品,充满着乡村田园气息,洋溢着和谐的人际关系,显示着处于时代大变革之际的临桂词派以《粤西词见》追寻词人精神家园的努力,它坚持用传统的词来对抗正在转型的社会与文化,多有对抗城市、对抗新文学以救世的意味,然而,这并不能顺应时代潮流,临桂词派只是传统文学的最后一抹夕阳而已。
  • 欧阳明亮
    词学. 2013, 0(30): 282-29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胡适研讨词学,是为了佐证、构建他的白话文学史,而欧阳修词,尤其是《醉翁琴趣外篇》中的艳俗之作,成为他用以说明自己观点的绝好例证,它既可以证明白话词乃至白话文学的强大影响,也可以使他所梳理出的宋词发展进程中的“白话”线索更加明晰完整。在胡适观点的影响下,一批学者对欧阳修词中艳俗的一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从更符合现代思想观念的角度去考察和分析其存在的合理性,并对这些艳俗之作的艺术价值予以了积极地肯定,这正是中国词学在新旧交替时期所表现出的一个重要转向。
  • 钱鸿瑛
    词学. 2013, 0(30): 293-3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蔡桢《柯亭詞論》共四十七条。大致包括作词之法度、词之赏析、评历代词家等方面。总的说来写得简明扼要,时有中肯之言,多通达之论;不可避免的,自也有可商榷之虞。
  • 陈水云
    词学. 2013, 0(30): 311-32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孙人和在现代词学史上重要的词学家,以词籍校勘之学见长,对《阳春集》、《花外集》作过校订补遗的工作,编有融汇校勘与笺释于一体的《唐宋词选》,并为《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撰文494条,也借助提要的撰写提出了谨守词律、注重体格、强调寄托的词学思想。
  • 王延鹏
    词学. 2013, 0(30): 327-33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词通》、《词律笺榷》发现之初注为佚名,经路朝銮认定为徐棨,得吴用威言其字号,后徐棨(戟门)之名方为学界接受。然遍查文献,并无徐棨(戟门)之记载,当爲徐绍棨之误。且绍棨有着词学论著之证明,可确证其为二书作者无疑。徐绍棨非字戟门,乃字公倩,生于一八六九年,卒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生活在晚清民国时期,与樊增祥、陈三立等名人多有交往,经历丰富。二书乃是其卒后流至上海坊肆之中。
  • 域外詞學
  • 秦惠民辑录
    词学. 2013, 0(30): 336-37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書志
  • 王永波
    词学. 2013, 0(30): 380-38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徐 瑋
    词学. 2013, 0(30): 387-39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年譜
  • 林传滨
    词学. 2013, 0(30): 394-45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潘飞声(1858—1934),字兰史,号剑士,又号独立山人,广东番禺人(今属广州市海珠区)。潘飞声是广州十三行同文行潘家后人,早年从叶衍兰学词,陈澧﹑陈璞誉之为“桐圃凤雏”。潘飞声著述丰硕,本文结合史料和他的著述,整理出其人年谱以供参考。
  • 文獻
  • 刘子庚讲授 胡永启整理
    词学. 2013, 0(30): 459-48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蔡桢著 张响 曹辛华整理
    词学. 2013, 0(30): 487-52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詞苑
  • 濠上词隐 周退密 邓乔彬 崔海正 段晓华 庞坚 王昊 冯永军
    词学. 2013, 0(30): 527-53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編輯後記
  • 编者
    词学. 2013, 0(30): 538-53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