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述
吴熊和
词学.
《中國的詞學》一文,是吴熊和先生於一九八八年七月隨杭州大學代表團訪問日本時,在静岡縣立大學、島根大學所作的學術報告。
吴熊和先生辭世後,我在編輯《吴熊和教授紀念集》及整理先生遺稿、未刊稿的過程中,浙江大學韓國研究所陳輝先生賜告,當年曾與吴熊和先生同行訪日,並擔任吴先生所作報告的現場翻譯,故至今尚保存着當時的鉛印底稿。這是吴熊和先生未曾在國内發表過的一篇論文,今日能够讀到此文,是要鄭重感謝陳輝先生的。
這篇文章對於中國的詞學尤其是清代詞學所取得的貢獻及其不足,進行了梳理;對於二十世紀中國詞學的成就作了界定與肯定;對於詞學的進一步發展方向作了探討。著墨不多,要言不煩,卻能使讀者對於整個中國詞學的發展有提要鉤玄式的理解。其次,文章對於詞調之學作了進一步開拓研究的示範,即從聲情和詞人擇調問題入手,探討另建“詞調之學”的可能。再次,文章提出探討詞源問題,不僅應從音樂方面考慮,還需要從詞與樂工、歌妓之關係等社會、文化、制度條件等方面予以考慮,才能“找到新的線索”。另外,由於是面向日本學者所作報告的緣故,文章還對中日詞史與詞學的聯繫作了回顧與展望。對照一九八五年出版的《唐宋詞通論》中的相關論述,不難發現吴熊和先生對這些問題的思考是有進一步發展的。
將近三十年過去了,這篇文章中所提及的詞學問題和發展方向,有的已頗獲進展,而諸如新的“詞調之學”及域外詞學研究等方面,還存在着廣闊的開拓空間,有待後來學者的繼續推進。這更加印證了吴熊和先生敏鋭高遠的學術眼光和本文的學術導向意義。
陶 然謹跋
二0一五年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