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論述
    王兆鹏
    词学.
    摘要 (1818) PDF全文 (2516)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主要考察南宋詞人朱淑真、張掄、侯寘、趙彥端、王千秋、陳人傑、姚寬、李流謙、袁去華、朱雍、向滈、程大昌、夏鑒、鄧元、黃談、李叔獻、黃人傑、王武子、黃定、馬甯祖、侯延慶、林淳、王大受、張孝忠、劉德秀、鐘將之、魏子敬、徐得之、方信孺、劉光祖、王澡、周端臣、吳儆、李壁、徐安國等三十六家詞集在南宋時期的傳佈情況。其時所所傳詞集,既有單行本,又有與詩文合刻本。這與北宋大不相同。北宋文人受詩莊詞媚觀念的制約,詩文別集概不收詞,詞作只能集外別行。而南宋人的詩文別集多收詞什,表明詞體到南宋已基本取得與詩體同等地位。南宋詞的傳播方式與北宋詞也很不相同,北宋詞以口頭演唱傳播為主,南宋詞則是以集本書冊傳播為主。
  • 圖版
    词学.
  • 圖版
    词学.
  • 圖版
    词学.
  • 圖版
    词学.
  • 論述
    張靜
    词学.
    摘要:歐陽修的作品中有一種濃重的生命悲劇意識在湧動,從大量的集古跋尾、墓誌銘以及追憶性的詩歌中,都可以見到這一特徵。童年的孤兒體驗、中年的工作性質,加之晚年的朋友離世,使他的生命意識較之常人格外濃重。而作為一位堅定的排除佛老者,他生命焦慮的釋放方式,便是感官享樂,以此來解釋歐陽修筆下大規模豔詞的寫作動機,當更具有本質意義。
  • 論述
    孙虹
    词学.
    吴梦窗淳祐四年(1244)至淳祐九年入史宅之幕中,史宅之淳祐四年至淳祐六年知绍兴府,淳祐六年三月至淳祐九年任京朝官,梦窗随幕绍兴、杭京二地。集中注明赠史氏的词作有十—首,今考其中六首为绍兴词,五首写于杭京。具体写作时地也可以基本确定:《瑞鹤仙•寿史云麓》、《垂丝钓近•云麓先生以画舫载洛花宴客》、《丑奴儿慢•麓翁飞翼楼观雪》、《燕归粱•对雪醒坐上云麓先生》、《江神子•喜雨》写于淳祐五年(1245);《探芳信•贺麓翁秘阁满月》写于淳祜六年(1246)早春;《水龙吟•云麓新葺北墅园池》、《探芳信•麓翁小园早饮》、《风入松•麓翁园堂宴客》、《秋霁•赋云麓长园长桥》写于淳祐六年(1246)三月~淳祐七年(1247)七月;《烛影摇红•麓翁夜宴园堂)写于淳祐七年(1247)已任副抠之后。
  • 論述
    (中國香港)黃坤堯
    词学.

    《云謠集》精選唱詞三十首,錄得十三詞調。其中《天仙子》、《破陣子》、《浣沙溪》、《拋毬樂》、《魚歌子》五調與唐五代傳世作品互有同異,格律不盡一致。《鳳歸雲》、《傾盃樂》、《拜新月》三調,唐五代的傳詞僅見聲詩體,並非長短句的詞體。而《竹枝子》、《洞仙歌》二調亦不同於一般的唐宋調式,獨具自家面貌。此外《內家嬌》、《柳青娘》、《喜秋天》三調唐五代未見,只見於敦煌作品之中。敦煌曲子詞具有調式靈活,韻式流動,句式新變,活用襯字四項特點,當筵嘌唱,格律整齊而又富於變化。《云謠集》不但具備早期詞律的基本元素,更在詞體發展的軌道上顯出超前的地位,突破「詩客曲子詞」的局限,創新體製,表現靈巧。《云謠集》明顯地確立了詞體的概念,各調選錄兩首或四首作品,可供比較。一方面調有定格,格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律,顯出詞體的規範。一方面又能配合音樂的旋律節拍,使詞句產生相應的變化,多用領字和襯字,而句式亦流動多姿。其中小令八調,跟中原的詞調互有同異,別開生面;長調五調,更是大放異彩,構成架接唐宋詞之間的橋樑。柳永有《鳳歸雲》二首、《洞仙歌》三首、《傾盃樂》八首、《內家嬌》一首,都是過百字以上的慢詞長調,每首一體,不相重複;僅《拜新月》一調未見,同時亦未見於其他宋詞作者之中。本文勘律探韻,表現《云謠集》的韻律特點,澄清一些詞律概念。

  • 論述
    彭玉平
    词学.
  • 論述
    劉榮平 王兆鵬
    词学.
    《全宋詞》《全宋詞補輯》受限於當時檢索條件的限制,一些重出詞篇未能予以説明,一些詞作的著作權存在疑問。我們在統計次韻詞目時,無意中發現一些不太爲人注意的互見詞作。經考訂,晏殊與張掄、晏幾道與無名氏、蘇軾與無名氏、黄庭堅與陳瓘、晁端禮與劉過、晁端禮與黄庭堅、陳師道與劉克莊、毛滂與吴則禮、葉夢得與無名氏、曹冠與曹遇、甄龍友與甄良友、張孝祥與胡于、張孝祥與鄧肅、辛棄疾與無名氏與芮輝、馬子嚴與無名氏、張敬齋與張明中、張輯與陸象澤、劉克莊與無名氏、無名氏與黄人傑互見的三十六首詞,應分別爲晏殊、晏幾道、蘇軾、黄庭堅、晁端禮、晁端禮、陳師道、毛滂、葉夢得、曹冠、甄龍友、張孝祥、張孝祥、辛棄疾、馬子嚴、張敬齋、張輯、劉克莊、黄人傑所作。《全宋詞》和《全宋詞補輯》當刪去可考定之僞作。
  • 論述
    黄坤尧
    词学.
    王国维《人间词话》提出“境界”的命题后,乔大壮也提出了词学中“合时与地遂成境界”的结构观点,并借周邦彦词阐发境界的义蕴,可以补足王国维的境界说,最为警策。乔大壮所论“境界”之说远较王国维的具体和深刻,更善于解释创作之道。此外,乔大壮亦多次藉周清真词揭示“北宋法度”、“汴京之法”的秘诀,简称北法,分别谈到情景交融、对仗、承上启下、小词大做、北宋转法各项修辞技巧,都可以蕴酿重大的境界,带出作品的张力。
  • 論述
    辛更儒
    词学.
    辛稼轩《浣溪沙•寿内子》词,邓广铭先生旧版《稼轩词编年笺注》列置绍熙五年(1194),增订本《稼轩词编年笺注》则置于淳熙十六年(1189)。细考词中内容,与新发现的稼轩族谱资料及出土的稼轩裔孙辛鞬的圹志,上述考证皆不能成立。因根据新发现的传记资料对此词作年重新加以考索,最终拟定此词作于庆元六年(1200)。
  • 論述
    昌庆志
    词学.
    秦观迁谪词以凄婉哀怨著称,但也不乏超脱情怀。由于佛道文化、个人意志以及师友创作等因素的影响,秦观在一再遭贬而苦闷不已的同时,也以多种形式调整心态,发而为兼具超脱情怀之词,完成了内蕴丰富的审美创造活动,从而实现了北宋词史上婉约词与佛道文化别开生面的交融。正是哀怨基调中超脱情怀的出现,成就了秦观迁谪词独特的美学价值和文化价值。
  • 論述
    姚道生
    词学.
    摘要:鈔本《南詞》是明人所編纂的大型詞集叢編的一種,題西崖主人編,原書現藏日本東京港區大倉文化財團大倉集古館。本文介紹了鈔本《南詞》的概貌及主要特徵,徵引了一些較少人看到的清人朱筆識語供學者參考,並就《南詞》的前人典藏與著錄、《南詞》的編者、今傳《南詞》的傳鈔時代,以及《南詞》的文獻價值等問題作了初步的考證,希望能引起學界對《南詞》的進一步關注。其實無論從文物、文學,還是文獻的角度看,《南詞》都別具價值,是不可多得的善本。
  • 叢談
    周笃文
    词学.
  • 論述
    余意
    词学.
    与历史上其他同类话语不同,常州词派尊称周邦彦为“词中老杜”关涉于该派构建的诗词合体的词体理念:以传统词的面目承载儒家诗教内蕴、并体现浑厚的美学理想,由此形成温庭筠、周邦彦两层架构的词学谱系。为呼应常州词派的词体理念以及两层架构的词学谱系,周邦彦之“词中老杜”话语产生。该话语因参与到常州词学理论建设成为结构性话语。这是其与历史上其他同类话语形态的最大不同。
  • 論述
    孫艶紅 張 震
    词学.
    詞本體具有女性化特徵,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都會增加新的內涵。太清詞的本體特徵可以概括爲“真淳清雅”,具體表現在太清詞中大量女性形象的塑造、女性化意象的選擇、小語致巧的語言運用及其女性化情感的抒發上。總而言之,從詞本體的角度探析太清詞,可以進一步明確太清詞的詞史地位,開拓出太清詞研究的新領域。
  • 文獻
    文廷式 著 陆有富 辑校
    词学.
    文廷式论词之零縑馀墨散见于其《纯常子枝语》、《琴风馀谈》、《湘行日记》等笔记日记之中。施蛰存先生曾从《纯常子枝语》辑出文氏词话十四则,钞为一集,名曰《纯常子词话》,发表于《词学》第五辑。朱崇才先生编纂《词话丛编续编》时曾在施蛰存先生基础上辑有文廷式《纯常子词话》,惜非文氏说词之全璧。今从文氏着述中辑出其说词之吉光片羽共三十七则(包括施先生《纯常子词话》从《纯常子枝语》中漏辑者),名為《纯常子词话辑补》,一则可补《纯常子词话》之缺,以见文氏论词之全貌,二则以供研究者之需。
  • 論述
    李有强
    词学.
    广陵词坛的词学评点主要集中在《倚声初集》和《国朝名家诗余》两部词集上,具有很强的当代意识。《倚声初集》和《国朝名家诗余》中的评语除体现广陵词人词作鉴赏的艺术标准,并印证其论词的主要理论主张外,还有很重要的史料价值;通过比较《倚声初集》与《国朝名家诗余》中的评语署名及具体内容,可以看出《国朝名家诗余》对《倚声初集》评语的传承与接受过程;通过对邹祗谟、彭孙遹、王士禛三家词评语进行具体研究,可见《国朝名家诗余》中词学评点由“取专”到“取博”得发展趋势。
  • 論述
    吳熊和
    词学.
  • 書志
    歐陽明亮
    词学.
  • 論述
    叶晔
    词学.
    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明词的分期研究,一直以来争鸣不断,未有定论。即使是不从事明词研究的学者,也会在千年词史的整体梳理中对明词分期略有涉及,体现出断代分体研究的基本命题的独有魅力。随着近十年来明词研究的日渐兴起,有关明词分期断限的讨论,也逐步进入高潮。在这样的积极情势下,笔者尝试对“年号断限”和“年份断限”、“分期原则”和“分期原因”、“段状分期”和“链状分期”等概念方法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考。在此基础上,提出明词发展的“六分法”,即分为过渡、沉寂、酝酿、复兴、高潮、继盛六个时期。
  • 文獻
    (清)王初桐撰 李保陽整理
    词学.
  • 論述
    胡迎建
    词学.
    朱熹作词仅十八首,始于绍兴年间,终于庆元晚年。历来不多的评价褒贬不一。其内容与风格,与其诗相近,清明雅洁而婉畅。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其艺术妙境:一、写景以寓离情;二、写景以遣愁怀;三、咏物以寓志说理;四、赠答唱和以励志。其词在理学家词中位居第一。在南宋词坛虽不足以称第一流,但确是高手。
  • 論述
    余意
    词学.
  • 論述
    王曉驪
    词学.
    穩定而親己的個人空間,是安全感和生命價值獲得的重要來源,同時又與自我身份體認和目標定位有密切的關係。唐宋詞的空間建構從一開始就體現出鮮明的性別色彩和身份指向。隨着文人詞的發展,空間本身的身份意義越來越突出:一方面,詞人的現實身份決定了其所表現的空間;另一方面,文學空間也在一定程度上映射出詞人對自己理想身份的認定。當詞人現實身份認同發生危機時,就會對現有空間產生陌生感和排斥情緒,而詞人的身份重構也往往伴隨着空間的再造。
  • 詞苑
    濠上词隐 周退密 邓乔彬 崔海正 段晓华 庞坚 王昊 冯永军
    词学.
  • 叢談
    蘇昌遼
    词学.
  • 論述
    刘东海
    词学.
    康熙五年(1666年)“广陵”“念奴娇”调唱和被称作清初词坛“三大唱和”之一。唱和词人都是中下层士人,唱和方式的实时性和唱和群体的凝聚性使创作较之前面一年的“江村”唱和,在抒情上更炽烈真率、在作品主题上更一致深沉,从而在江南奠定了雄健激昂、直写胸中的词风,稼轩词风自兹稳居清初词坛,对清词中兴意义重大。陈维崧在这次唱和中确立了词坛的地位。
  • 論述
    孫虹 朱鴻翠
    词学.
    文章論述了吳夢窗晚年入嗣榮王趙與芮府中為客,具體考索了夢窗入客期間贈嗣榮王的七首詞作,並從紹興榮邸與臨安榮邸、榮王夫人與嗣榮王夫人、理宗與度宗三個視角,厘清了前賢時彥相攪之異論。又通過夢窗集中與榮府相關的三首詞作,框定了夢窗晚年出入榮邸的大致時間;就此推定夢窗宋亡之後,仍有追憶榮邸、憑弔故國之作。這些結論是研究夢窗晚年創作的重要參照,並可提供以詞證史的裨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