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晚清詞壇複詞于樂的思潮中,針對律辭相爭的現實問題,常州派詞學家依據儒家樂教理論,結合詞體特性,創造性地闡發了詞體樂教觀,強調詞出於樂,樂譜人情,情聲交映,觀政化人。詞體樂教觀為常州派詞學補充了“聲”和“情”的要素,前者為“意”的感發和詮釋提供了高效、合理而廣闊的審美空間,後者圓融了詞中“志”的寄託,支持了詞體長於抒情的傳統。能夠集詞藝之大成而出之以渾化,又代表了詞的“樂教時代”大晟時代的清真詞成為常州派乃至整個晚清詞壇的最高典範。在日益動盪的時代中,詞體樂教觀提倡詞通于樂,具有古近體詩所不能及的觀政化人、移風易俗的功能,將詞體推尊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並且帶動了晚清詞學思想的大融合,增添了“聲學”的新光彩。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詞體聲律研究與詞譜重修”(15ZDB072);江蘇師範大學博士學位教師科研基金項目“詞體聲律學史研究”(17XLW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