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0卷, 第40期 
刊出日期:2019-02-01
  

  • 全选
    |
    圖版
  • 词学. 2019, 0(40):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論述
  • (香港)黃坤堯
    词学. 2019, 0(40): 1-1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詞律受曲度的支配很大,而受詩律的影響則小,我們不必專以平仄論詞。詞律的演進過程也就是擺脫詩律的過程。詞從附庸蔚為大國,至於與詩分庭抗禮,必然有其所獨具的音質和音感,別是一家,與詩畫境。唐代樂曲繁興,曲子詞的製作途徑很多,或以詩為詞,或依調填詞,字數句式完全不同,都能入樂。尤其是唐代燕樂的興起與七絕的流行幾乎同步發展,而大曲歌詞亦多采納名公的七絕入詞。所以詞律一方面深受詩律的影響,一方面則盡力擺脫詩律的支配,終唐之世發展成為令詞一體。張說《蘇摩遮》七絕六首,同配一曲一旋律,反覆再唱。每首都有和聲“億歲樂”及唱畢後的一段舞蹈音樂。《回波樂》乃改令著辭,句有定字定格,且須分別點出主題或報名,然後撰詞起舞,唱出心聲,表現動感。《調笑令》、《三臺令》也是改令著辭,句式活潑,富於跳躍感覺,在酒筵中即席填詞,難度更高。唐五代詞人以溫、韋、馮、李為四大家。溫庭筠存詞十八調、六十八首,詞律嚴謹整齊中而又錯綜變化,依調填詞,完全打破詩律的束縛。溫庭筠精通樂理,創調之才尤在其他唐五代詞人之上。溫詞新創了大量的二言短句、尤其是多出現在首句的位置,頗有主題先行、先聲奪人之效。李煜詞共有二十七調,詞中多用三、五、七言的律句;此外也用了大量的九言句,沉鬱頓挫,哀怨纏綿。
  • 江 卉
    词学. 2019, 0(40): 19-3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詞調在創立之時即產生原體,而後的發展過程中由於體式上的韻斷變化,形成正體、別體、變體、變格多個新體式,引發詞調體式的衍生。詞調體式衍生的方式包括句式變易、結構改變和用韻差異三種,其中句式變易是最常見的衍生方式。詞調體式衍生的類型則有同一詞調下的異體衍生和不同詞調間異體衍生兩類,即同調衍生和異調衍生。縱橫向地衍生使得詞調體式多樣化,從而使詞調豐富多彩。
  • 姚鵬舉
    词学. 2019, 0(40): 38-5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六州歌頭》的分片存在歧異:通常被視為上片結句的三言短韻,在劉潛、李冠二人詞中卻是下片開頭。劉、李二人詞雖有相混,分片卻一致,又是現存最早的此調作品。宋初鼓吹曲《六州》不是大曲,類似換頭重複的曲子,詞調《六州歌頭》的音樂與之相同。以《六州》可證較早的《六州歌頭》的三言短韻在下片開頭處。通過對三言短韻特點的分析,上下片首尾位置的統計,創作手法的分析等,可知三言短韻在早期作品中為下片換頭,後來則多為上片結句。此調在北宋錯叶、通叶押韻,在南宋則多押平韻。押韻不同對文本的節奏效果有影響,顯示出南北宋詞作的差異。
  • 杜明靜 路成文
    词学. 2019, 0(40): 56-7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唐宋詞在以小令為主向小令、慢詞平分秋色的過程中,存在一個重要環節——“慢詞化”。“慢詞化”本質上是詞樂的演進,但最終凝定在歌詞文本層面。北宋總體承平的時代和享樂氛圍,對歌詞藝術提出新的消費需求,柳永因進取受挫而長期浮沉市井,這兩方面的原因使得柳永歷史地承擔起唐宋詞“慢詞化”的使命。柳永慢詞“變舊聲,作新聲”,在包括句長韻疏、四聲相配、駢散搭配、善用領字格以及上下闋的形式變換等方面多方嘗試,適應或創造“新聲”,這些成功實踐,為唐宋詞的發展開創了新局面。
  • 房日晰
    词学. 2019, 0(40): 77-8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歐陽修詞的藝術創新,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其一,寫小詞用了小說、戲劇的寫作手法,塑造出鮮明的人物形象,所寫形象能立體地突現在讀者面前,有強烈的雕塑感;其二,在寫詞時吸納了諸多詩的因素,有著以詩為詞的傾向。諸如個別詞開始寫了詞題,詞的語言漸趨豪健,情緒的飽滿激宕,對意境美的著意追求,都使其詞慢慢向詩靠攏,推動詞的創作健康地向前發展;其三,他寫了較多的豪放詞。豪放詞的創作,就詞人的創作情緒,詞的藝術風格而言,與傳統的婉約詞漸次疏離,由詞的緣情漸次向詩的言志轉化,是對詞作脫胎換骨的藝術改造,從而使詞人之情志表達得更充分。
  • 錢錫生 李晟萱
    词学. 2019, 0(40): 88-10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辛棄疾詞的主要特點之一是“以文為詞”,但他也善於融化前人的詩句入詞。那麼,他主要接受了哪些前人的詩歌?他又是怎樣在詞中融化前人的詩句?本文在對稼軒詞接受前人詩歌進行整體的統計和梳理之後,分別從字面、成句和篇章三個方面,由小到大地探討稼軒詞接受前人詩歌的情況。他在接受前人詩歌時方法靈活多變,或取其詞,或取其意,既保存原句精神,又常有自己的再創造,形成了典型的稼軒風。本文力圖歸納出稼軒詞接受前人詩歌的特點及其成因,并對其取得的成就、影響作出客觀的評價。
  • 諸葛憶兵
    词学. 2019, 0(40): 105-11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辛派詞人筆下,艷情詞完全邊緣化。詞作脫離艷情話題,辛派詞人中以劉辰翁的創作最為突出。劉辰翁比較純粹的艷情詞只有十二首,約占全部傳今詞作的百分之三,數量之少,在辛派詞人中獨一無二。劉辰翁詞中最為常見的一種抒情手段,是通過離別相思之訴說,隱約表達自己對故國的思戀之情。這也是宋末遺民詞人對艷情本色題材的一種共同改造。此外,劉辰翁改造了諸多艷情詞題材,使其皆成為亡國哀苦愁思的載體。如詠花、七夕、送春等。凡此種種,出之以比興寄託手法,這是宋代艷情詞的典型變調。所謂“風會所趨,不期然而然者”。
  • 周明初
    词学. 2019, 0(40): 119-13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明清以來的宗譜中所載各種藝文,是詩文輯佚的一大淵藪,值得我們重視。其中的詞作,對於我們編纂《全明詞》之類總集也是有益的。但宗譜中所收詞作,由於各種信息的缺失,以及存在作偽的嫌疑,需要我們認真加以考查判斷。本文對宗譜中所輯疑難明詞的考辨分為十一類加以舉例說明。
  • 唐碧紅
    词学. 2019, 0(40): 136-15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明末清初詞人曹溶歷經明清鼎革,因仕清被名列“貳臣”之列,以詞原心,其室名字號“倦圃”之“倦”實為心緒的核心投射,“倦心”主要源於儒家用世思想作用下仕隱兩失的痛苦,加之改朝換代的劇變,心緒隨著人生境遇的跌宕而呈現不同的狀態,具體表現為:一方面是面對家國變故以貳臣身份宣泄故國情懷時形成杜鵑失啼之悲以及“棄婦”之怨;另一方面實在新朝仕途不順時倍感委屈與怨憤,從而多有鄉關之思與追悔情緒。相對於傳統士人的仕隱心理,曹溶因積極用世的個性與“貳臣”身份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倦心”。
  • 楊傳慶
    词学. 2019, 0(40): 152-18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晚近以來的詞學書札是值得重視的詞學史料與研究對象,其於詞學研究頗有價值。詞札未定稿對認識詞人的寫作背景、創作過程等獨具意義;詞學書札闡揚論詞主張,針砭詞壇弊端,具有即時性批評價值;詞學書札實錄詞壇論爭,詞學家可以真率、自由地表達個人觀點;此外,詞學書札記錄了詞家生動真實的詞學履跡,有助於深化對詞學史的認識。
  • 汪 超
    词学. 2019, 0(40): 187-20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不隔”作為古代話語體系的常見語彚,被費經虞《雅倫》引入詩學批評,指摘明代復古流派向古人求詩材的現象,強調“到家”、“透過”,書寫“不隔”的目前之景與情而為“自家詩”。王國維立足近代轉型背景闡釋詞論,圍繞語、景、體、情等打造“不隔”體系,完成“境界”理論的多重構建,而“直觀”轉為“目前”的術語調整,又折射出其詞學觀念從西學向古典的回歸。同時,二人立足依據的時代背景不同,“不隔”之說的內涵雖然有別,但秉持“自然”與“真”的旨趣追求殊途同歸。從費經虞圍繞“不隔”論詩到王國維論詞,並非梳理其理論淵源關係,而是打通古代文論的關節,揭示古典詩詞的審美價值。
  • 耿 志 朱惠國
    词学. 2019, 0(40): 207-22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民國時期,面對社會轉型和新文化運動,詞體雖在形式和內容層面均呈現出與眾不同的穩定性,但由時代大變革所帶來的藝術形式,器物工具、社會氣象及人的活動空間等全方位的變化,依然引起了民國詞作內容上的相應變化,促使民國詞壇呈現出一些頗具時代色彩的新特徵:其一、以摹寫新式藝術表演、技術操演為題材的新型觀演詞逐漸興起;其二、以歌詠現代性器物為題材的新型詠物詞應運而生;其三、新的社會氣象、思想觀念成為詞作的特色主題;其四、域外詞空前勃興,詞的表現範圍進一步拓展。
  • (澳門)施議對
    词学. 2019, 0(40): 224-25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吳世昌學識淹博,述作繁富,畢生以紅學與詞學聞名於世,而於填詞與詞學即倚聲及倚聲之學,則尤有心得并多特別創造。於填詞,提倡“說真話,說得明白自然,切實誠懇”;於讀詞,主張讀原料書,自己下功夫,作深切的了解或研究;於論詞,標舉結構分析法,為新變詞體結構論的創立奠定基礎。本文就倚聲填詞、詞學鑒賞及詞學論述三個方面探尋其業績及取得業績的方法與門徑。
  • 書志
  • 童雯霞
    词学. 2019, 0(40): 259-26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新發現的《夢窗詞選箋》是龍榆生的講義,選詞和箋注展現了龍榆生對夢窗詞的評騭與對民國夢窗熱的反思。此書選錄吳文英詞中“虛實并到”之作,視其為夢窗詞之“真面目”,同時通過選箋表達了對民國詞壇過度考索夢窗詞的不滿。龍榆生的編選初衷和對夢窗詞“真面目”的理解使這部選箋具有獨特的選學特色。
  • 徐燕婷
    词学. 2019, 0(40): 270-28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年譜
  • 龙榆生 编次 倪春軍 録入整理
    词学. 2019, 0(40): 288-3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文獻
  • 湯華泉 輯錄
    词学. 2019, 0(40): 312-33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論詞書札
  • 謝桃坊 輯錄
    词学. 2019, 0(40): 332-35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金春媛 張海兒 輯錄
    词学. 2019, 0(40): 356-38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陳雪軍
    词学. 2019, 0(40): 384-4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國家圖書館藏有趙鳳昌任張之洞秘書時收藏的各家致張之洞書信及晚清至民國初年的電報稿、奏摺稿、檔稿,以及各家致趙氏父子的書札,共計一百零九冊,約二千七百二十九通(件),是研究民國歷史和民國文學的珍貴史料。本文考釋其中邵瑞彭致趙尊嶽的二十五封詞學手札。這些手札,主要圍繞邵瑞彭與趙尊嶽之間的交游和詞學活動展開,同時隨手札抄附的詩詞尤其值得珍貴,對於整理民國詞集,有非常重要的版本意義。
  • 詞訊
  • 王兆鵬
    词学. 2019, 0(40): 414-4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彭玉平
    词学. 2019, 0(40): 421-44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詞苑
  • 施亞西 程觀林 謝桃坊 濠上詞隱 劉夢芙 段曉華 龐 堅 潘樂樂 鍾 錦 馮永軍 張文勝 陳偉 曾慶雨 徐 源 石任之 唐顥宇 周濟凱 羅愷文
    词学. 2019, 0(40): 447-46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叢談
  • 蔡國強
    词学. 2019, 0(40): 462-46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編輯後記
  • 編者
    词学. 2019, 0(40): 468-46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