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8年, 第0卷, 第39期 
刊出日期:2018-07-24
  

  • 全选
    |
    圖版
  • 词学. 2018, 0(39):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論述
  • 符繼成
    词学. 2018, 0(39): 1-3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宋代以下的詞學發展史上,存在著與詩學中的唐宋之爭類似的唐宋之辨。它發端於北宋後期蘇軾的“自成一家”,然後在宋金元時期的詞論中確立了唐宋有別的審美範型意義,至明代“唐音”大盛,明末清初之際又有“宗唐”派、“宗宋”派的出現,此後在互相批判、汲取中走向融合。詞體的唐宋之辨內容十分豐富,涉及到詞的源起、派別、風格、創作、鑒賞等方方面面,既有整體性的觀照,也有對個體的分析、評價、比較。很多重要的詞學現象、問題,諸如歷代詞史之演變、婉約與豪放之爭、南北宋詞之爭等,均可從唐宋之辨的角度進行新的闡釋。
  • 岳 珍
    词学. 2018, 0(39): 33-4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教坊記》所記《麥秀兩歧》曲由唐人創作於安史之亂以前,同名詞調估計形成於中唐至唐末時期。該調今存和凝雜言體詞一首,後世認為僅此一體,為唐教坊曲。本文認為:詞調《麥秀兩歧》曾有多種異體流行,其中含“大梁新翻”體,該體曾摘取白居易《觀刈麥》詩句入歌;《教坊記》所記《麥秀兩歧》是一般樂曲,不是詞樂。詞調《麥秀兩歧》的所有體式都是通過“摘遍度曲”的方式從教坊曲生成。
  • 郭紅欣
    词学. 2018, 0(39): 47-6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對於北宋著名詞人柳永的第二次落第,宋人吳曾有“及臨軒放榜”,仁宗皇帝“特落之”的說法。對於這種說法,後人多取接受和認可的態度,幾成定論。而本文則認為,這純屬“事贋理真”的筆下推想。柳永首次落第之後,浪子的行為和名聲確實對其舉業形成了巨大的阻礙,但這種阻礙應當發生在更早的時候,且首先應當發生在科舉體系低層的發解試或省試階段,而不可能是最後一道關口的殿試。無論從時間上還是事理上推斷,仁宗皇帝親自黜落柳永的可能性都幾乎是不存在的,此觀點也可從吳曾說法的材料來源等幾個角度得到印證。
  • 歐明俊
    词学. 2018, 0(39): 64-8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行的古代文學研究,一般是論當代評價和後代評價,常常輕視甚至忽視當世評價即文人在世時的時人評價。秦觀詞的評價,應將當世評價與詞人自己時代即宋代評價、後世歷代評價綜合一起評價,才能得出科學、全面的結論,單方面的評價都是片面的。秦觀在世時,面對他,評價難免受到許多“非學理”因素的限制,特別是感情因素。純粹脫離當世評價的研究,往往遠離文學史“原生態”,我們應重回“歷史現場”,走進歷史真實,充分重視歷史“當事人”的評價,包括秦觀的自我評價,不應該輕易將後人的觀念強加給古人。
  • 孫 虹 趙國強
    词学. 2018, 0(39): 83-1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晚宋詞學皆講論制度之法,沈義父《樂府指迷》、張炎《詞源》推尊宗主,發生了從北宋周邦彥到南宋姜夔的轉移,究其實質,就是改變了所遵奉的制度之法。秦觀詞在《詞源》建構法度中的意義主要表現在音樂與表達兩大方面。在音樂層面,秦觀比屬於張镃門派的姜夔更有普遍示範性。而在情景交錬、過片不斷意脈、特立清新之意及句法挺異等表達層面又開啟了姜夔製詞方法。基於此,周濟、陳廷焯關於美成詞具有承前啟後集大成意義的觀點,與晚宋詞學語境並不想合。
  • (香港)施志詠
    词学. 2018, 0(39): 101-1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周濟提出鉤勒一說,聲家論詞,大多著眼於此。但何以為鉤,何以為勒,如何鉤勒?卻頗難落到實處。吳世昌論清真詞,以詞中插入故事情節之手法說鉤勒,一家之言,甚是精闢獨到。其謂:述事以事為鉤,勒住前情後景,則新境界自然湧現,是為鉤勒。本文以周邦彥《蘭陵王》為例,對於吳世昌此說加以驗證。
  • 李 睿
    词学. 2018, 0(39): 113-13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晚清詞人顧文彬成就卓特,他在詞體創作形態上頗有創闢,是歷來創作集句詞最多的詞人。《春水詞》是一部集句詞專集,反映出作者獨特的創作旨趣。其有著統一的情感指向,特色鮮明,藝術精湛,合理解讀了宋詞經典名篇,建構了宋代詞人詞作的經典地位。
  • 余 意
    词学. 2018, 0(39): 134-14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民國己巳年成立的蘇州“六一詞社”,還有諸如“六一消夏詞社”、“消寒詞社”等不同的稱謂。然通過詞社主要詞人詞集以及相關材料進行比勘,發現詞社己巳、庚午、辛未間前後進行了五次規模性的消夏或消寒填詞唱和,因之認定詞社名稱應為“六一詞社”為當。辛未之後隨著詞人們逐漸進入人生暮年,詞社主要進行諸如校詞、選詞、題詞、詞集出版、題填詞圖等活動。該詞社主要由蘇州一地詞人組成,詞人之間具有緊密的鄉黨關係,填詞詞題多圍繞蘇州風物展開,詞學觀念與清代嘉慶、道光以來的吳中詞派一脈相承,是蘇州的地域性詞社,也是蘇州詞學傳統最後的輝煌。
  • 胡 健 傅宇斌
    词学. 2018, 0(39): 150-16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一百多年來,譚獻詞學研究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時期:晚清民國時期,學界對復堂及其詞評價很高,但多是零碎的印象式論斷;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至二十世紀末是承上啟下階段,學界開始對譚獻詞學理論進行現代闡釋,突出“比興柔厚”說和尊體論;進入新世紀以後,研究方向和角度多樣化,主要表現為大力挖掘相關詞學文獻、具體解讀復堂詞、全面分析其詞學理論,并從詞史、流派等宏觀角度鳥瞰譚獻詞學成就,但在譚獻生平、學術思想、文體觀念等與其詞學的關係上,尚有不少可以開拓的空間。
  • 書志
  • 陳昌強
    词学. 2018, 0(39): 166-18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林葆恒的《詞綜補遺》,是尚未被充分關注的詞選,本文通過對其編纂與成書、資料及來源、意旨與選心、價值及成就、不足與缺憾等五個方面進行詳細考論,力圖廓清學界此前存在的對該選的偏見和誤解,以期引起學界對該書更深入的整理、研究和利用,並為詞籍整理和研究提供一些襄助。
  • 趙宏祥
    词学. 2018, 0(39): 186-20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中山大學圖書館所藏民國詞人陳應群著《耐充室詞話》,為作者手自謄錄、訂正之稿本,完成於一九二七年,修訂於一九三〇年,後因故未出版,以致於從學界視綫中消失。稿本一直未經披露,現筆者對其進行整理點校,并概述其情況。
  • 徐燕婷
    词学. 2018, 0(39): 210-22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年譜
  • 胡永啟
    词学. 2018, 0(39): 227-28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文獻
  • 壽石工 撰 馬強 輯校
    词学. 2018, 0(39): 288-3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論詞書札
  • 耿志
    词学. 2018, 0(39): 314-34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李婷婷 輯錄
    词学. 2018, 0(39): 345-36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詞訊
  • 趙友永
    词学. 2018, 0(39): 364-3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詞苑
  • 濠上詞隱 江合友 徐培均 趙山林 濠上詞隱 胡迎建 黃坤堯 羅仲鼎 時 新 林 湄 劉夢芙 段曉華 龐 堅 潘樂樂 鍾 錦 施 霖 徐 源 劉孟奇 羅愷文等
    词学. 2018, 0(39): 371-38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叢談
  • 蔡國強
    词学. 2018, 0(39): 388-39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編輯後記
  • 編者
    词学. 2018, 0(39): 398-39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