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8年, 第0卷, 第38期 
刊出日期:2018-01-31
  

  • 全选
    |
    圖版
  • 词学. 2018, 0(38):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論述
  • (香港)黃坤堯
    词学. 2018, 0(38): 1-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巴渝乃華夏古國,今屬重慶巿。巴人擅長樂舞,據說在楚國郢都,〈巴人〉的演出比〈陽春白雪〉的雅製擁有更多的觀眾(或聽眾)。漢代〈巴俞〉已是御前表演或接待外賓的大型樂舞,到唐代武則天時仍然演出。唐代著名的大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劉禹錫、李商隱等都到過巴渝大地,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詩篇,反映峽谷的山川地貌,豐富的土風民俗,多采多姿,面目各異。唐代〈竹枝詞〉已經採入教坊,劉禹錫〈竹枝詞〉以七絕聲詩入歌,又孫光憲、皇甫松之作亦設和聲結構,傳播甚廣。敦煌曲子詞中也有〈竹枝子〉二闋,調式不同,字句亦異,已是長短句體。從〈竹枝詞〉到〈竹枝子〉,我們可以發現詞體的起源和發展的過程。在形式方面,由七絕聲詩到加上和聲,到長短句的詞調,體製不同;在內容方面,由歌詠風土的山川情歌,到城巿的流行歌曲,作品的主題有所變化,不再為本意所限,而詞體亦得以正式確立了。最後探討詩詞之辨。
  • 劉尊明
    词学. 2018, 0(38): 18-3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宋代無名氏首見或創調的一百一十八個詞調中,除去七十七個僅見無名氏詞的孤調之外,另有四十一調則得到了宋代詞人的採用,成為流行於宋代詞壇的常用詞調。本文主要對首見於宋代無名氏詞的四十一個常用詞調進行考訂與探討。考訂主要通過兩種方法來進行:其一是考察無名氏詞的著錄文獻以考訂其創作年代,再通過與有名氏詞時代的對比以確定創調先後;其二是比較無名氏詞與有名氏詞在詞曲配合、詞作與調名關係等方面的表現以考訂孰為創始。宋代無名氏詞首見詞調的創調特徵和詞學成就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以賦詠本意為主體的創調特徵;(二)以雅俗共賞為特色的審美風貌;(三)以靈活多樣為特徵的藝術成就。
  • 劉慶雲
    词学. 2018, 0(38): 37-4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歐陽修為宋代詞壇名家,其詞作之所以取得非同一般的突出成就,除與當時的社會風氣及自我性情、文學才性等密切相關外,也與其具有頗高的音樂素養、擅長琴的演奏相關。其音樂素養對詞的創作影響,主要體現於有較多新的創調、詞中音樂描寫的精准以及善於接納民間音樂元素等幾個方面,從而豐富了詞的調式,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宋詞的發展,並推進了宋代鼓子詞說唱形式的繁盛,影響及於後世乃至當今。
  • 郁玉英
    词学. 2018, 0(38): 47-7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從宋至今,稼軒詞史經典地位的嬗變軌迹呈波浪性變化,總體上則表現爲不斷上升的趨勢。宋金時期,稼軒以其英雄壯舉、磊落豪氣與作詞的創變之功贏得廣泛聲譽,卓然成家。元明人嘆賞稼軒英雄才氣,肯定由此而形成的創新性,但多承宋論,批評之論少新意,稼軒的影響力穩中微降。清代,稼軒詞的創變之功受到更深入、全面的肯定,其英雄才氣亦獲得高度稱許與更深層的接受,其詞中的婉約之作獲得贊許,稼軒的影響增强,經典地位上升至第二。20世紀以來,稼軒及其詞的研究全面深入,研究人員從不同的視角全面地對稼軒其人其詞作了闡釋,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稼軒以無與倫比的影響力稱雄詞壇。稼軒詞史經典地位的嬗變過程體現了經典化中典型的變异性、恒定性相融合的特徵。
  • 孫 虹 胡慧聰
    词学. 2018, 0(38): 78-9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南宋出現並傳世的最長詞調《鶯啼序》共有十四首,以吳文英三首最享盛譽。文章先考證出這三首詞的寫作時地、題材內容,進而論證其敘事創新是從敘述事件或故事變為細節碎片的場景疊現與時空跳接,對話者成為真實存在,典故是整體的有機組成,並借此藝術化地呈現生平事跡或半世愛情;抒情創新則表現在與景交融的情感化合、場景開闔的情感落差、空際轉身的情感內抑三個方面。從音律規範和藝術表現水平看,夢窗堪稱詞史上創作長調《鶯啼序》的第一高手。文章還據此對張炎評夢窗詞“七寶樓臺”的著名論斷作出合理解釋。
  • 王衛星
    词学. 2018, 0(38): 99-1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詞體正變論包括通常以雅為正宗的縱向正變論與通常以柔為正宗的橫向正變論。學界普遍認為以柔婉為正宗是早期詞體正變論的主觀觀念,其實不然。以柔為正宗,僅是早期橫向正變論中的主流觀念,而在詞體正變觀發展史上,最早產生的是縱向正變論,最早流行的是棄“橫”從“縱”類正變觀,此類正變觀的集大成者即是王灼的《碧雞漫志》。此書以詞體正變觀為理論支柱,對歷代歌詞演變作了詳細述評,涉及詞樂、詞情、詞格、詞律等多方面,不僅能集中體現出棄“橫”從“縱”類正變觀的特色和目的,而且也充分暴露並初步意識到此類正變理論的矛盾,促成了正變觀的自我調整及演進。
  • (臺北)卓清芬
    词学. 2018, 0(38): 121-16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晚清況周頤(1859-1926)稱賞顧太清(1799-1877)詞「純乎宋人法乳」,謂其「得力於周清真,旁參白石之清雋」,認為顧太清詞深受周邦彥和姜夔二人的影響。當代研究者對此一評語並無異議,然而除了周、姜二人以外,顧太清還接受了哪些宋代詞人的影響?若從顧太清詞作的和韻、仿擬、編選詞集所選擇的對象和數量作進一步的分析,或許能更清楚具體的掌握實際情況。 本文首先分析顧太清對宋詞之和韻、仿擬作品,探討顧太清對宋詞主題、技巧、風格的模擬與創新,其次析論顧太清編選《宋詞選》的特色,最後從和韻、仿擬和選集分析顧太清所建構的宋詞觀點。筆者同時梳理顧太清《東海漁歌》的版本流傳和箋注出版的情況,置於附錄之中。 顧太清《宋詞選》選詞最多的詞人是黃庭堅和辛棄疾,而吳文英不僅是太清和擬數量最多的詞人之一,選詞數量更高居第二位。顧太清兼採兩宋,略偏南宋,對於宋詞經典的重塑和思考,展現出不為流派拘囿的獨到觀點。
  • (香港)徐 瑋
    词学. 2018, 0(38): 169-19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詞史」概念的提出,為詞人敘寫時事、議論世情,乃至感時傷事奠下理論基礎。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林則徐、鄧廷楨、龔自珍及周閑四人都有相關作品,這些以時事為主題或題材的詞作,我們可以視為「詞史」概念之實踐。林則徐、鄧廷楨和周閑因身歷其境,其詞作多「直賦其事」,出現了與傳統婉約風格不一的姿態。龔自珍,雖然沒有經歷戰爭、但憑著詩人的敏感,預測到清帝國走上衰落之路,在部分詞中用各種衰敗之境作出種種喻示,體現了以「微言」述「大義」的詞史特質。他們在鴉片戰爭期間的「詞史」之作,無論用怎樣的手法,都是將眼前的社會事件、自身感受寫入詞中,這些詞作當可視為詞人的心聲,亦可作為詞人記載史事的第一手資料。
  • 杜玄圖
    词学. 2018, 0(38): 195-22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碎金詞韻》是清代中後期編訂刊刻的詞韻專書,該書仄聲韻的反切基本來源於《廣韻》,平聲韻的反切則按“以陰切陰,以陽切陽”的原則加以改良。平、仄的區別處理,源自文本的中古平聲已分陰陽,上、去、入未分陰陽。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入聲這一聲調系統的安排,與謝元淮在詞譜、詞樂方面的整理和實踐有關,與其相關詞論暗合,是謝氏詞學主張在其詞韻系統中的具體體現。
  • 李曙光
    词学. 2018, 0(38): 223-23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詞體革新是詞之發展繁榮的重要動因,梁啟超生當社會大變革之際,在詞體革新上作出了卓越貢獻。其早期詞作,多為“別調”,慷慨激昂,豪邁雄直,頗有稼軒之風。中期詞作,深受常州派影響,講究“比興寄托”,富有言外之意,情思雋永,實屬“正聲”。晚期詞作,“破體”為詞,以白話寫作,是對胡適白話文運動的支持。這一革新,其意義早已超出梁氏早年所提倡的“詩界革命”之藩籬,對詞體的衍變及新詩的寫作均有深遠影響。
  • 歐陽明亮
    词学. 2018, 0(38): 239-25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盧前的《中興鼓吹》是民國詞壇上一部特點極其鮮明的詞集,其特點表現在:首先,《中興鼓吹》的出現與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抗日戰爭緊密相關,其創作目的旨在鼓吹民族中興,其創作歷程也與中國十四年抗戰相始終,是一部具有“詞史”意義的詞集;其次,它是一部明確以“稼軒”爲宗尚,以雄健豪放爲主導風格的詞集;第三,《中興鼓吹》中的詞作在諸多方面表現出新時代的特點,如引入現代詞彙、使用中華新韵、配合新樂演唱等等。這些特點說明,盧前創作《中興鼓吹》,既有國族危亡、全民抗戰的現實背景,同時也是民國詞壇“詞體革命”的一次重要試驗,它反映了在新的文化語境中,作爲舊文學的詞如何自開新徑、重獲生命的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說,盧前《中興鼓吹》不但關涉民族的救亡圖存,同時也關涉詞體的“救亡圖存”。
  • 馬大勇
    词学. 2018, 0(38): 257-28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作爲中國近百年歷史上別具文化意義的一個區域,臺灣也是近百年詩詞史中值得關注的有機組成部分。本文梳理臺灣近百年詞壇的發展歷程,以施士潔、方東美、溥儒、江絜生等爲主坐標,兼及台島近代三大詩人、櫟社、易君左、陳定山、柏楊、張大春等各有特色的詞壇作手,力圖全面呈現其“寂寥故國山中月,蕩潏天風海上波”的心靈世界與運行軌迹。
  • 鄧菀莛
    词学. 2018, 0(38): 284-30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一九零八年,王國維刊行《人間詞話》,宣導境界說。一百年來,境界說在詞界,不斷展開討論,並且一直成為詞學研究中的一個熱門話題。本文通過中國今詞學三個發展時期開拓期、創造期、蛻變期境界說問題的討論及其在各種不同語境被異化及被再造的過程,看其在二十世紀中國詞學發展史上的價值與影響。
  • 海外詞壇
  • 梁氏海雲
    词学. 2018, 0(38): 306-32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越南從劇大師陶晉的《夢梅詞錄》是越南已知的兩部漢詞別集之一,但由於原本不傳,影響寥寥。陶晉身後,其詞作經歷了由輯佚而遞增、由辨偽而遞減的兩個過程。從一九六四年靜波抄本《先嚴夢梅吟草》至武玉瞭一九八五年版《陶晉——書目和資料》、二〇〇三年版《陶晉——詩和詞》,陶晉詞作共輯得六十首。但是經過學者考辯,這些詞多為偽作。二〇〇九年,範文映發表《<夢梅詞錄>的真相面貌》指出《夢梅詞錄》六十首詞之中有三十八首詞抄襲自中國詞作。二〇一一年,範文映在《陶晉<夢梅詞錄>一些留意點》中進一步指出其中四十三首詞不是陶晉的詞作。本文經過考訂認為,《夢梅詞錄》剩餘十七首詞作也是抄襲自中國,現存《夢梅詞錄》為偽作。
  • 朱潔
    词学. 2018, 0(38): 325-33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越南文人阮綿審是越南詞學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其《鼓枻詞》共收錄一百〇四首詞,佔據了越南現有詞作的半壁江山。因夏承焘先生的评价,阮詞藝術風格一贯被認為與姜夔接近。然而阮氏之詞詠物則描摹細緻,閒適平和;寫情則直抒胸臆,情感深摯。在意象的選取上偏於艷麗明亮的色彩,整體詞風以清麗淡雅為主,與姜夔清空幽冷的詞風略有不同。在聲律的運用上,也並非嚴格遵照姜夔等格律派詞人所樹立的規範。本文主要從《鼓枻詞》題材、意象、聲律三方面分析其詞作,以見中土詞向域外南方流衍過程中,越南文人的接受與吸收。
  • 汪超
    词学. 2018, 0(38): 338-35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日本立命館大學的詞學文庫和村上文庫是該國罕見的詞學專門文庫。分別收藏中田勇次郎、村上哲見兩位詞學家的詞學藏書。這兩種文庫不但庋藏詞學相關典籍,也藏有兩位教授的手稿以及他們與中國學者交游的書信、贈書等文獻,各有特色。兩種文庫均編有文獻目錄,方便利用。從兩庫藏書,可以發現他們他們深受京都學派沾溉,在詞學研究中體現出京都學派的治學風格。
  • 書志
  • 韓進
    词学. 2018, 0(38): 352-3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徐乃昌是晚清民國著名的詞曲收藏家。修訂稿本《徐乃昌藏詞目錄》是其詞曲類藏書的專門目錄,另有《積學齋藏善本書目》等綜合書目中也收錄有一定數量的詞籍。以稿本《徐乃昌藏詞目錄》為基礎,參以其它五種相關藏書目錄,結合公私收藏家現存積學齋舊藏詞籍善本實物,可以勾稽出徐乃昌詞曲收藏的面貌和旨趣,窺見當時詞學熱潮的一個側面。
  • 高春花
    词学. 2018, 0(38): 361-37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刊於光緒年間的《歷代詞腴》是一部在編選思想上與《詞綜》相近,在編選體例上以《詞選》為範的詞選,本文重在比較這部詞選與《詞綜》、《詞選》之間的種種關聯,以此為切入口,考察浙派後期的調整,并通過這部詞選重新解读浙派與常州詞派這些文學史上所謂的派別之間的關係。這部詞選是《詞綜》與《詞選》接受史上重要的一部詞選,它的存在表明《詞綜》的影響並不止于《詞選》。
  • 文獻
  • 沈奎閣原著 和希林輯校
    词学. 2018, 0(38): 370-37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劉梓楠輯錄
    词学. 2018, 0(38): 377-38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論詞書札
  • 李保陽
    词学. 2018, 0(38): 385-3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陳雪軍
    词学. 2018, 0(38): 391-4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施志詠輯錄
    词学. 2018, 0(38): 411-44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詞訊
  • 李冉冉 徐永珍
    词学. 2018, 0(38): 447-45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詞苑
  • 濠上詞隱 胡迎建 程觀林 江合友 吴梦 劉夢芙 熊盛元 段曉華 龐堅 潘樂樂 馮永軍 祝伊湄 鍾錦 蕪堂 徐源 王希顏 吳雨辰
    词学. 2018, 0(38): 452-46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叢談
  • 施議對
    词学. 2018, 0(38): 470-48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編輯後記
  • 編者
    词学. 2018, 0(38): 483-48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