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5年, 第0卷, 第32期 
刊出日期:2014-12-25
  

  • 全选
    |
    圖版
  • 词学. 2015, 0(32):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論述
  • 施議對
    词学. 2015, 0(32): 1-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二十世紀中國倚聲填詞,經歷開拓期、創造期以及蛻變期,至一九九五年,新舊世紀之交,舊世紀五代傳人的歷史使命完成,新世紀第一代傳人登場。學詞與詞學的陣地,由唐、宋轉移至清,由清轉移至民國,進而由民國轉移至共和。民國四大詞人──夏承燾、唐圭璋、龍榆生、詹安泰,為中國倚聲填詞創造一代輝煌,亦為新世紀詞學諸學科的建設打好基礎。讀書閱人,以民國四大詞人為入門的途徑。傳播─接受─創造,新世紀新一代傳人,必將擁有更為廣闊的天地。
  • 刘庆云
    词学. 2015, 0(32): 16-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自度曲”的提法源于《汉书•元帝纪》,为隐度乐曲之意。至宋代,在词的创作中,其义则为制词与制曲二者的两相结合。但词的自度曲的实践实始自唐五代,北宋、南宋均有继之者,而记录最为明确、具体者,乃南宋之姜夔。与此同时,又有一些作者只制词而并不制乐,并标一新的词牌名,被称为“自制词”,此风习至明代、清初尤盛。今此二者往往混而为一,均称“自度曲”。相对于“以字就音”的创作法,自度曲无疑是一种“突破”,而根据情感表达的需要,自制新词,则在更大的程度上拓展了词的创作空间,是内容对形式的一种“突破”。但只有真正具有词的特点与韵味的词作才称得上为自制词或已变义的“自度曲”。
  • 昌慶志
    词学. 2015, 0(32): 31-4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熙寧變法時期的新黨學士,既是變法的政治主體也是創作主體。他們的詞創作數量雖然較少,卻具有變法派所特有的思想情感內容。這些共性特徵,都是受熙寧變法影響的結果。同時,新黨學士以其激進的變法精神,在詞體形式創新方面表現突出,在題材開拓上也往往領先一步,對同樣具有“通變救弊”精神的舊黨學士的詞創作產生了深刻影響。從北宋詞史看,在確立熙寧至大觀詞壇“以詩為詞”的主流方向上,新黨學士的功績不亞於舊黨學士。
  • 房日晰
    词学. 2015, 0(32): 43-5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王沂孫在詞的創作上,曾認真向姜夔學習,故在藝術風範上,多有相似之處:諸如語言的峭拔、筆致的疏淡、詞情的騷雅等,都與姜夔詞有些相像。他在學習過程中,多有創新與發展,進而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個性,並足以和姜夔詞並駕齊驅,諸如詞格與詞味、清空與沉鬱淒婉、骨韻與意境等,在這雙雙並列的美學範疇中,他們各居其一,並都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充分展示了各自的藝術風采。
  • 孫虹 朱鴻翠
    词学. 2015, 0(32): 56-7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論述了吳夢窗晚年入嗣榮王趙與芮府中為客,具體考索了夢窗入客期間贈嗣榮王的七首詞作,並從紹興榮邸與臨安榮邸、榮王夫人與嗣榮王夫人、理宗與度宗三個視角,厘清了前賢時彥相攪之異論。又通過夢窗集中與榮府相關的三首詞作,框定了夢窗晚年出入榮邸的大致時間;就此推定夢窗宋亡之後,仍有追憶榮邸、憑弔故國之作。這些結論是研究夢窗晚年創作的重要參照,並可提供以詞證史的裨助。
  • 劉鋒燾 魏瑋
    词学. 2015, 0(32): 75-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王寂詞今存35首,是金代大定年間存詞最多的詞人。他的詞,抒豪氣與狂情,寫身世之歎與羈宦之慨,又多寫離思閨愁,折射著盛世的時代風情,又體現著太平年月詞人的普遍特點。就藝術技巧而言,他喜歡在詞中展現自己的才氣與才藝,或作回文,或化用前人詩句,或琢字,尤喜用典。但總的看來,題材雖然比較多樣卻又比較平淡,無甚新奇;詞作風格雖也比較多樣,但卻沒有形成一種主體風格或曰主導風格,從詞藝的角度說,成就算不上太高。這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大定年間詞壇的一些共同特點。他的詞,無論是數量還是詞風,都可視為大定詞壇的代表。
  • 李冬紅
    词学. 2015, 0(32): 91-1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清代詞家以辨體與破體的合融將詞拉回傳統詩教的軌道,形成極為寬容的新型詞體觀念,推進了詞體創作的繁榮,清詞中興也成為人們論析清詞尊體成功的重要支撐點。實際上,清人所尊的並不在詞本身,而是言志明道的詩教,這種提升文體地位的以詞就詩的尊體做法,弱化或消解了詞的某些文體特性,卻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清詞創作與理論的興盛。然而,無論清人如何努力,都沒能改變中國傳統文體觀念上的詩尊詞卑的觀念,詞體從未真正做到與詩歌並肩而立。
  • 祁寧鋒
    词学. 2015, 0(32): 103-1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小山詞社是清代前期一個重要的詞學組織,詞社有一定的規模,在創作上也達到較高的水準。但是小山詞社內部並沒有統一的理論綱領,王時翔主張北宋,而毛健、顧陳垿則崇尚南宋,詞社後期也逐漸走向崇尚南宋醇雅一派。王奕清總纂《歷代詩餘》、《欽定詞譜》的問世,對詞社理論的轉向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小山詞社作為一個跨越清代前中期的詞人群體,透過其內部的的詞學分歧和前後變化,有助於我們體認清代詞學從前期到中期的轉變。此外,小山詞社後期提出寄託說,並將其付諸於創作實踐,深化了其詞學思想,在詞史上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同時,小山詞社表現出其他詞人群體所沒有的特色。其一,小山詞社具有嶄新的家族性特徵;其二,詞社兩代詞人之間有明顯地師法傳授的痕跡。這兩個特點,都直接促進了詞社理論的形成。
  • 蔡国强
    词学. 2015, 0(32): 118-1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詞譜的分段問題一直是一個困擾詞學研究者、填词愛好者的大問題。在對《欽定詞譜》進行研究的過程中,可以發現《詞譜》在分段問題上的一些局限性。通過對《詞譜》所收《安公子》、《垂絲釣》、《鬥百花》、《劍器近》、《雙頭蓮》、《秋宵吟》以及《曲玉管》等詞調的分段問題進行討論,可以看出有些分段實際上完全有更近乎詞調本源的方式。
  • 顧寶林
    词学. 2015, 0(32): 131-15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王國維的詞學觀集中於其《人間詞話》一書,其中對北宋晏歐三家詞也多有評點。如王國維認為:歐陽修詞有境界,自有品格,且“有篇有句”,並對相關歐詞的傳承狀況作了批評;晏殊詞《蝶戀花》一調具有三種不同的認識價值,尤其指出具“憂生之歎”的特色令人耳目一新;晏幾道詞意境不如秦觀詞,況周頤詞風特色與其近似。總體而言,晏歐三家詞中王國維尤重欣賞歐陽修詞,晏殊詞次之,晏幾道詞最次,其原因是王國維暗引歐陽修為同調,認可歐詞的美學意蘊,更符合他的詞學審美理想,而對晏幾道詞的認識主要由於審美偏差所致。
  • 徐培均
    词学. 2015, 0(32): 155-16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傅宇斌
    词学. 2015, 0(32): 167-19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浦江清的詞學研究曆經青年、中年、晚年三個階段,青年時期以王國維研究爲主,而廣受同時學者的影響,尤以朱自清爲巨。他研究王國維抓住王氏歷史的批評、美學的批評、倫理的批評三大點,從而轉變成浦氏自身詞學觀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年時期爲其詞學研究的輝煌時期,主要寫作了《詞的講解》,以富含“中國間架”的傳統的攷據和批評爲砥柱,融合西方比較批評及其他相關理論,闡釋了李白詞和溫庭筠詞的文學價值和歷史價值。晚年時期浦江清主要有《中國文學史》(宋元部分)中的宋詞論述和《詞曲探源》及《續錄》,其中對柳永、蘇軾、辛棄疾的研究具有啓發意義。
  • 黃坤堯
    词学. 2015, 0(32): 198-2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黃詠雩一介商人,雅好吟詠,著有《天蠁詞》、《海日集》等,約得詞一九二闋。黃詠雩詞當行本色,以婉約為宗,感情真摯,意象清新。黃詠雩的詞可分為五期,與粵港兩地的越社及《嶺雅》等大量及頻繁的唱酬活動相配合,恰好反映了粵港詞壇中的盛世景象。
  • 詞壇漫步
  • 李保陽
    词学. 2015, 0(32): 215-22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年譜
  • 謝永芳
    词学. 2015, 0(32): 230-28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文獻
  • 孫人和著 和希林整理
    词学. 2015, 0(32): 283-36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吳奇
    词学. 2015, 0(32): 368-37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詞苑
  • 濠上詞隱 周退密 黃坤堯 徐培均 刘梦芙 段晓华 熊盛元 庞坚 冯永军 钟锦 胡迎建 张海鸥 周济夫 方培熹 唐颢宇
    词学. 2015, 0(32): 378-39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叢談
  • 胡永啟
    词学. 2015, 0(32): 395-39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胡迎建
    词学. 2015, 0(32): 398-4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編輯後記
  • 编者
    词学. 2015, 0(32): 401-40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