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2年, 第0卷, 第28期 
刊出日期:2012-12-31
  

  • 全选
    |
    圖版
  • 词学. 2012, 0(28):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論述
  • 施议对
    词学. 2012, 0(28): 1-2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词”、“词学”、“词学学”三个不同概念分别作了界定,以为词源起于唐代,以燕乐为其音乐载体,是一种特殊的诗歌体裁。词学是一门对词进行专门研究的学问,经由王国维,龙榆生等众多学人努力,开始定型。对于词的关注,自词诞生后就有,但是“词学”学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则要从近代算起,其中,当代词学领域的“四大家”更是功不可没。
  • 昌庆志
    词学. 2012, 0(28): 22-3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秦观迁谪词以凄婉哀怨著称,但也不乏超脱情怀。由于佛道文化、个人意志以及师友创作等因素的影响,秦观在一再遭贬而苦闷不已的同时,也以多种形式调整心态,发而为兼具超脱情怀之词,完成了内蕴丰富的审美创造活动,从而实现了北宋词史上婉约词与佛道文化别开生面的交融。正是哀怨基调中超脱情怀的出现,成就了秦观迁谪词独特的美学价值和文化价值。
  • 谭绍娜 曾大兴
    词学. 2012, 0(28): 32-4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朱敦儒是两宋之交的著名词人,他的词一直为人所称颂。历来研究朱敦儒的学者,大多比较关注他南渡前后词风的变化,及其人品等方面的问题,较少关注他在岭南的生活与创作。本文以朱敦儒的“岭南词”为对象,结合有关史料,对他在岭南的行踪做了比较详细的考察,对其“岭南词”所体现的词人心境和岭南风物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
  • 陈祖美
    词学. 2012, 0(28): 46-5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是《放翁词编年笺注》一书的读书札记,主要对陆游《钗头凤》、《卜算子•咏梅》的编年问题和创作对象提出了一些看法。认为《钗头凤》、《秋波媚》(曾散天花蕊珠宫)、《双头莲》(风卷征尘)、《卜算子•咏梅》是系列作品,其创作都和蜀中艺妓杨氏相关。
  • 房日晰
    词学. 2012, 0(28): 53-6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辛词用了叙事和描写的手法,间或有议论和说理,并用了散文惯用的文体体式,使词有了类似于散文的章法和结构。其词并不像散文那么自由随意,而仍有着较严格的词的节奏和韵律。因此,它既有着浓郁的诗味,又有着散文式的自由恣肆与流畅。对词的成规,有破坏,有建设,建设与成功,构成了辛词艺术上表现上的创新特色。
  • 辛更儒
    词学. 2012, 0(28): 63-7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辛稼轩《浣溪沙•寿内子》词,邓广铭先生旧版《稼轩词编年笺注》列置绍熙五年(1194),增订本《稼轩词编年笺注》则置于淳熙十六年(1189)。细考词中内容,与新发现的稼轩族谱资料及出土的稼轩裔孙辛鞬的圹志,上述考证皆不能成立。因根据新发现的传记资料对此词作年重新加以考索,最终拟定此词作于庆元六年(1200)。
  • 孙虹
    词学. 2012, 0(28): 74-9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吴梦窗淳祐四年(1244)至淳祐九年入史宅之幕中,史宅之淳祐四年至淳祐六年知绍兴府,淳祐六年三月至淳祐九年任京朝官,梦窗随幕绍兴、杭京二地。集中注明赠史氏的词作有十—首,今考其中六首为绍兴词,五首写于杭京。具体写作时地也可以基本确定:《瑞鹤仙•寿史云麓》、《垂丝钓近•云麓先生以画舫载洛花宴客》、《丑奴儿慢•麓翁飞翼楼观雪》、《燕归粱•对雪醒坐上云麓先生》、《江神子•喜雨》写于淳祐五年(1245);《探芳信•贺麓翁秘阁满月》写于淳祜六年(1246)早春;《水龙吟•云麓新葺北墅园池》、《探芳信•麓翁小园早饮》、《风入松•麓翁园堂宴客》、《秋霁•赋云麓长园长桥》写于淳祐六年(1246)三月~淳祐七年(1247)七月;《烛影摇红•麓翁夜宴园堂)写于淳祐七年(1247)已任副抠之后。
  • 孟瑶 张仲谋
    词学. 2012, 0(28): 97-1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对《全明词》、《全明词补编》以及这两种总集出版后发表的明词增补论文中收录的明代词人进行籍贯统计,初步勾画出明代词人的地域分布情况。根据数据统计可知,明代词人多数分布在南方地区或吴熊和先生提出的“环太湖文化区”,尤以南直隶、浙江两省为甚。本文运用比较的方法,以时间为纵坐标,以空间为横坐标,考察同种文体作家在不同时代的地域分布差异,并在此基础上运用人文地理学的方法对其深层的文化原因作了初步探讨。
  • 叶晔
    词学. 2012, 0(28): 115-13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明词的分期研究,一直以来争鸣不断,未有定论。即使是不从事明词研究的学者,也会在千年词史的整体梳理中对明词分期略有涉及,体现出断代分体研究的基本命题的独有魅力。随着近十年来明词研究的日渐兴起,有关明词分期断限的讨论,也逐步进入高潮。在这样的积极情势下,笔者尝试对“年号断限”和“年份断限”、“分期原则”和“分期原因”、“段状分期”和“链状分期”等概念方法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考。在此基础上,提出明词发展的“六分法”,即分为过渡、沉寂、酝酿、复兴、高潮、继盛六个时期。
  • 李有强
    词学. 2012, 0(28): 139-14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广陵词坛的词学评点主要集中在《倚声初集》和《国朝名家诗余》两部词集上,具有很强的当代意识。《倚声初集》和《国朝名家诗余》中的评语除体现广陵词人词作鉴赏的艺术标准,并印证其论词的主要理论主张外,还有很重要的史料价值;通过比较《倚声初集》与《国朝名家诗余》中的评语署名及具体内容,可以看出《国朝名家诗余》对《倚声初集》评语的传承与接受过程;通过对邹祗谟、彭孙遹、王士禛三家词评语进行具体研究,可见《国朝名家诗余》中词学评点由“取专”到“取博”得发展趋势。
  • 余意
    词学. 2012, 0(28): 149-16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与历史上其他同类话语不同,常州词派尊称周邦彦为“词中老杜”关涉于该派构建的诗词合体的词体理念:以传统词的面目承载儒家诗教内蕴、并体现浑厚的美学理想,由此形成温庭筠、周邦彦两层架构的词学谱系。为呼应常州词派的词体理念以及两层架构的词学谱系,周邦彦之“词中老杜”话语产生。该话语因参与到常州词学理论建设成为结构性话语。这是其与历史上其他同类话语形态的最大不同。
  • 桂珊
    词学. 2012, 0(28): 163-18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长期以来论常派名家,庄棫都没有受到足够重视。实际上,他与谭献、陈廷焯堪称同光时期常州词派鼎足而三的代表人物。他是谭献、陈廷焯词学上共同的引路人,理论与创作的一致性更是他对常州词派的重要贡献。作为从周济到谭献、陈廷焯的重要一环,庄棫成为当之无愧的常派完善之路的先驱。
  • 徐玮
    词学. 2012, 0(28): 188-20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晚清词坛以王鹏运、郑文焯、朱祖谋、况周颐四大家治词、填词的成就最高。四家以词会友,互通声气,互为影响,至今仍为学者所津津乐道。然而,一九零四年,况作《玉梅后词》,王、郑二人以“淫艳”目之,况郑从此绝交,十多年后仍无法和解,其中缘由是耐人寻味。这段公案不仅是一件“两贤相扼”的憾事,而实在关系到二人作词、评词之原则,尤其对了解况周颐其人其词颇具价值,值得推敲。本文分析《玉梅后词》之来龙去脉,并参照况氏词论,冀以考察况氏对艳词的独特看法。
  • 黄坤尧
    词学. 2012, 0(28): 204-2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王国维《人间词话》提出“境界”的命题后,乔大壮也提出了词学中“合时与地遂成境界”的结构观点,并借周邦彦词阐发境界的义蕴,可以补足王国维的境界说,最为警策。乔大壮所论“境界”之说远较王国维的具体和深刻,更善于解释创作之道。此外,乔大壮亦多次藉周清真词揭示“北宋法度”、“汴京之法”的秘诀,简称北法,分别谈到情景交融、对仗、承上启下、小词大做、北宋转法各项修辞技巧,都可以蕴酿重大的境界,带出作品的张力。
  • 周笃文
    词学. 2012, 0(28): 218-23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记录了夏承焘先生从1975年初秋来京至1986年辞世,共12年的创作与生活情况。重点对夏先生的为人、为学以及诗词创作中精益求精的精神作了客观描述。文章采用札记的形式,保留较多一手资料,并首次披露数十首夏承焘晚年创作的诗词。
  • 潘殊闲
    词学. 2012, 0(28): 234-24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欧明俊教授的新着《词学思辨录》(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集中于词学理论的深度探讨及词学研究的反思,特别注重理论思辨。所论涉及词学体系的诸多方面,多修正“误读”,揭示被“遮蔽”的历史真相,还原词史及词学史“原生态”,观点、视角、材料三方面多新的突破。视野宏阔,新见迭出,如“元批评”、“衍生批评”、“元范畴”、“衍生范畴”、“追认”等“学术命名”。全书充满强烈的问题意识,显现出作者浓厚的思辨风采。
  • 年譜
  • 马兴荣
    词学. 2012, 0(28): 244-27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丁宁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女词人,身世坎坷而才情高雅,将满腹悲凉哀怨一寄于词。其词凄婉沉郁,摇弋多姿,且谨守宋贤法度。夏承焘、龙榆生、施蛰存等先生对其均有很高评价。有《还轩词》传世。本文以原始文献为依据,对丁宁的家世、生平、交游、创作以及晚年的工作情况均作了详细考述,并分年编排。
  • 文獻
  • 王蕴章著 杨传庆整理
    词学. 2012, 0(28): 275-2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梅魂菊影室词话》,王蕴章著。王蕴章(1884—1942),江苏无锡人,长于诗词,曾加入南社,并发起组织淞社、舂音词社。王氏著有多种词学方面著作,如《词学》、《词史卮谈》等,《梅魂菊影室词话》为其中之一。它发表于《双星杂志》1915年第二、三、四期,《文星杂志》1915年第一期,《春声》1916年第二、三期,共三十则。《梅魂菊影室词话》包含了丰富的词学资料,如对宋人词作及近代词人的评论,对宋人词集流播的考察,对舂音词社社集活动的详细记载等都是珍贵的词学研究材料。
  • 孙人和著 傅宇斌整理
    词学. 2012, 0(28): 291-29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孙人和(一八九四-一九六六),字蜀丞,著名文献学家、词学家。《词渖》十三则,为先生诸书所未收,故予以整理。《词渖》分三期连载于《辅仁文苑》杂志,署名蜀丞,分别刊于一九三九年第二辑、一九四O年第三辑、一九四一年第六辑。第二辑二则,述李清照词,第三辑十则,述周邦彦词,第六辑一则,述韦庄词。其中《片玉集注补正》诸条于治清真词者尤有裨益。
  • 况周颐著 王娟整理
    词学. 2012, 0(28): 296-29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况周颐词学论著最著名的是《蕙风词话》,这是他晚年对一生词学的总结,在况周颐的其他词学文献中尚有不少论词语录,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况周颐尚编选有粤西词总集《粤西词见》,其中有九则词评,直接陈述他对作家的评价、对作品的看法和对词史的认识,具有理论价值和词史价值,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学意义。
  • 詞苑
  • 刘扬忠 濠上词隐 周笃文 徐培均 周退密 赵昌平 聂世美 熊盛元 庞坚 王焰 冯永军 祝伊湄 吴梦 黄思维 啸云 李舜华 马家楠
    词学. 2012, 0(28): 300-3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刘扬忠 李保民 朱惠国 庞坚 胡元翎 彭国忠 王昊
    词学. 2012, 0(28): 313-3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詞壇漫步
  • 王翼飞 唐艺嘉
    词学. 2012, 0(28): 316-32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叢談
  • 徐培均
    词学. 2012, 0(28): 327-33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胡迎建
    词学. 2012, 0(28): 332-33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編輯後記
  • 编者
    词学. 2012, 0(28): 337-33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