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2年, 第0卷, 第27期 
刊出日期:2012-06-30
  

  • 全选
    |
    圖版
  • 词学. 2012, 0(27):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論述
  • 王兆鹏
    词学. 2012, 0(27): 1-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主要考察南宋詞人朱淑真、張掄、侯寘、趙彥端、王千秋、陳人傑、姚寬、李流謙、袁去華、朱雍、向滈、程大昌、夏鑒、鄧元、黃談、李叔獻、黃人傑、王武子、黃定、馬甯祖、侯延慶、林淳、王大受、張孝忠、劉德秀、鐘將之、魏子敬、徐得之、方信孺、劉光祖、王澡、周端臣、吳儆、李壁、徐安國等三十六家詞集在南宋時期的傳佈情況。其時所所傳詞集,既有單行本,又有與詩文合刻本。這與北宋大不相同。北宋文人受詩莊詞媚觀念的制約,詩文別集概不收詞,詞作只能集外別行。而南宋人的詩文別集多收詞什,表明詞體到南宋已基本取得與詩體同等地位。南宋詞的傳播方式與北宋詞也很不相同,北宋詞以口頭演唱傳播為主,南宋詞則是以集本書冊傳播為主。
  • 龍建國
    词学. 2012, 0(27): 25-3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隋唐燕樂樂律(唐宋詞樂律)直接承自清商樂律。清商樂律從古代雅樂樂律和清樂樂律發展、變化而來。隨著燕樂的發展,宋代燕樂樂律與隋唐燕樂樂律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因而導致唐宋詞的宮調出現了差異,即宮調名稱雖同,但調高與調式不同。
  • 張靜
    词学. 2012, 0(27): 38-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歐陽修的作品中有一種濃重的生命悲劇意識在湧動,從大量的集古跋尾、墓誌銘以及追憶性的詩歌中,都可以見到這一特徵。童年的孤兒體驗、中年的工作性質,加之晚年的朋友離世,使他的生命意識較之常人格外濃重。而作為一位堅定的排除佛老者,他生命焦慮的釋放方式,便是感官享樂,以此來解釋歐陽修筆下大規模豔詞的寫作動機,當更具有本質意義。
  • 劉慶雲
    词学. 2012, 0(27): 51-6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秦觀詞之所以稱美當世、流播千年,除具有情感深摯、體制淡雅、風格婉麗、語言精美等特點外,音律和諧亦為其重要原因。其人深悟詞之音理,明歌詞四聲高下陰陽之辯,故其詞嚴守聲律,精於用韻,行文抑揚亢墜,高下相須,並善以去聲作詞中提轉或震響餘音,從而達致聲與情諧,情由聲出。其詞聲律之美對今之詩詞創作者、歌詞創作者,仍有某種啟示。
  • 王 昊
    词学. 2012, 0(27): 66-9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實存的悲憂、孤寂的心境和自由的精神構成秦觀南遷歲月中晚年心態的“三合弦”,“看破”、“希冀”和“糾結”則是其南遷心態的三個“關鍵字”;其心態遞進中富有層次性,關聯性中又饒有核心指向——振拔超脫,實質是從“孤臣孽子”角色的斷裂中產生的個體生命感和精神欲求;生存論層面的“憂患”悲劇意識轉換、消解的具體進路包括:詩酒、遊仙和禮佛。秦觀的臨終心態是“悲欣交集”的,蘇軾所謂“自知其當然”的含義即其對“命運”的自覺:構成詩人悲劇衝突心理的悲、欣兩種倫理力量至此方達成於“對立統一”之“和解”——當其大笑之際,正是這一幕“悲劇”(心態悲劇)落幕的時候。蘇軾書扇事或在建中靖國元年五、六月間,它從一個側面象徵著秦、蘇之間氣味相投的士君子的文章道義之交,經歷了患難生死之後,不但完全超越了黨爭政治帶來的戕害,而且至此也方更加勤惓純粹。
  • 姚道生
    词学. 2012, 0(27): 94-10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鈔本《南詞》是明人所編纂的大型詞集叢編的一種,題西崖主人編,原書現藏日本東京港區大倉文化財團大倉集古館。本文介紹了鈔本《南詞》的概貌及主要特徵,徵引了一些較少人看到的清人朱筆識語供學者參考,並就《南詞》的前人典藏與著錄、《南詞》的編者、今傳《南詞》的傳鈔時代,以及《南詞》的文獻價值等問題作了初步的考證,希望能引起學界對《南詞》的進一步關注。其實無論從文物、文學,還是文獻的角度看,《南詞》都別具價值,是不可多得的善本。
  • 李睿
    词学. 2012, 0(27): 108-12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薛時雨是清代道咸時期的詞人,他《藤香館詞》有兩個版本系列,同治五年(1866)和光緒五年(1879)的刻本存在不少差異。薛時雨交遊廣泛,其詞堪稱名家。他在詞學趣尚上受浙派薰染,但又抒發性情、自成一家,近于蘇、辛的豪曠。他的詞題材多樣、內容豐富,其感傷時變、憂心時局諸作沉鬱頓挫,描寫旅途風光之作清新靈動。與生活在同一時代的著名詞人蔣春霖相比,其詞是更典型的詞史之作,以真切細膩之筆多維度、有力量地反映了那個動亂時代的歷史,具有一定的認識價值。
  • 謝桃坊
    词学. 2012, 0(27): 124-13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吳虞是新文化運動時期以激進著稱的思想家,但傳統文化修養也十分深厚。吳虞學詞起步較晚,創作數量較同輩要少,目前存詞僅十五首。在詞學觀念方面,吳虞吸收了王國維,胡適,胡雲翼的詞學思想,但又自具特點。他的詞學主張有兩個比較顯著的特點:在詞的定位上,他從經世之學的角度看待詞體,沿襲詞為“小技”的傳統觀點;強調詞的“文學性”,但對於詞的音樂性關注有限。
  • 曾大興
    词学. 2012, 0(27): 138-1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夏敬觀是20世紀前半期中國教育界、學術界和文學藝術界的重要人物,成果涉及多個領域。以詞而論,他是繼王鵬運、朱祖謀之後的詞壇領袖。本文從創作與批評兩個方面探討夏敬觀的詞學活動,認為他在詞的創作上受晏殊、歐陽修和周邦彥等北宋名家的影響較深,並且理論上也不滿朱祖謀、況周頤等人“從南宋詞入手”的意見,主張“取法北宋名家”。他是當時少數幾位不被夢窗詞風所籠罩的有個性的詞人。
  • 黃坤堯
    词学. 2012, 0(27): 151-16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詹安泰(1902-1967)著《詞學研究》,共十二章。融會各家之說,更多的是個人的經驗之談,顯得博大。可惜此書只完成了七章,其中論境界、論起源、論派別、論批評、論編纂五章尚未完稿。本文主要探討《詞學研究》十二講的主要觀點,至於未完稿的部份則參考其他已發表的論文,全面建構詹安泰二十世紀的詞學工程。綜合來說則可以分為體制、命筆〔作法〕、意境、文獻整理四大部分。詹安泰崛起於三十年代的詞壇,承先啟後,既是詞人,也是著名的學者,全面建構當代的詞學體系,著重整體表現,融匯貫通,全情投入,推動整個二十世紀詞學的發展,貢獻良多。
  • 陳雪軍
    词学. 2012, 0(27): 168-17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茅於美是比較文學家,詞人。擅長漢詩詞英譯,且工於填詞。有詞集《夜珠詞》和《海貝詞》。早期的《夜珠詞》受李清照的影響較多,詞風接近李清照的婉約,後期的《海貝詞》呈現出雄奇的一面。但無論是“隱秀出奇”的《夜珠詞》,還是“天馬追風”、“海潮撼夢”的《海貝詞》,茅於美詞一以貫之的風格是自然明暢,即繆鉞先生所說的“格調不論南北宋,芙蓉出水即清姿”。
  • 郭紅欣
    词学. 2012, 0(27): 180-18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宋南渡詞人群體研究》是詞學研究史上一部富有創建的重要著作。該書第一次提出了“代群”的概念和“範式”範疇,並以此來構架宋詞發展歷程,對宋詞的發展面貌做了令人信服的勾勒和描述。作者著眼于宋南渡詞人群體研究,對宋南渡詞人群體豐富的心靈世界作了多層次的體認和探究。
  • 域外詞學
  • 金賢珠
    词学. 2012, 0(27): 189-20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本文通過整理過去50年來韓國發表的論文與專著,考察了韓國對中國詞的研究和對韓國詞的研究狀況。認為近代韓國的中國詞研究始于1958年車柱環的李清照研究,以後研究物件逐漸擴大,方法和觀點也更加多樣。1990年代發表論文和專著的總數達到130多篇(部),成為中國詞研究最活躍的時期。而2000年代之後,對中國詞的研究開始嘗試與其他學科的研究交叉進行,表現出新的傾向。對韓國詞的研究是以1960年韓國漢文學者徐鏡普的《益齋詞小考》為起點,迄今為止,已發表40多篇專題論文和6篇學位論文、3部專著。其中對李齊賢和李奎報的研究比較受關注。隨著研究的深入,可對韓、中詞進行比較,並進而考察中國詞文學對韓國文壇,尤其是對高麗漢文學發展所起到的作用。
  • 李劍亮
    词学. 2012, 0(27): 210-22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由韓國學者柳己洙編選的《歷代韓國詞總集》,按時間順序收錄了從高麗時代(918-1392)到朝鮮時代(1392-1910)140位詞人的詞作一千多首。這些作品中的大部分,表現出對中國唐宋詞的受容現象。從受容對象來看,有蘇軾,秦觀、朱熹、李白、白居易、柳永、辛棄疾、岳飛、陸游和李清照。依據《歷代韓國詞總集》,考察與分析韓國詞人對中國唐宋詞的受容過程、受容方式和受容特點,有助於我們瞭解韓國詞人的創作特點與文學取向。那就是,他們將詞這一在中國原本極富抒情色彩的文體,作為推崇與探索朱子理學思想的一種載體。這一方面豐富了詞的表現領域,另一方面也在顛覆詞的傳統。而這正是包括唐宋詞在內的中國文學作品在海外流傳過程中的獨特之處。
  • 周 茜
    词学. 2012, 0(27): 224-23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始於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韓國之中國詞學研究經歷了半個世紀的歷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出現了一批著名的學者,其中車柱環先生,既是韓國漢學界的權威也是詞學研究的開創者。車先生的詞學研究大致可分為20世紀60年代的初始期、70-80年代的高潮期和90年代的深化期三個時期。其所取得的成就也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作家作品的研究;二是敦煌詞的研究;三是韓國詞文學研究。
  • 年譜
  • 謝永芳
    词学. 2012, 0(27): 237-30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葉衍蘭是晚清廣東地區最有成就的詞家之一,人稱“南詞正宗”。譚獻將其與沈世良、汪瑔的辭彙刻為《嶺南三家詞鈔》,流傳頗廣。其弟子與後代,如潘飛聲、葉恭綽等也以詞著名,對晚近嶺南詞壇影響較大。本文以原始文獻為依據,對葉衍蘭的家世、生平、交遊、創作等情況作了詳細考述,並分年編排。
  • 文獻
  • 施議對 輯錄
    词学. 2012, 0(27): 307-32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萬雲駿(1910-1994)字西笑,別號網珠,江蘇南匯(今屬上海)人,當代詞學名家。師從近代詞學大家吳梅。本文從整理者所藏與萬雲駿的往來書信中輯出,以論詞書劄為主,總共十八則。
  • 劉哲廬、楊芬若撰 傅宇斌整理
    词学. 2012, 0(27): 324-33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紅藕花館詞話》,劉哲廬撰。民國《小說新報》鉛印本,一九一六年連載於《小說新報》第二卷第一期、第四期、第五期。劉哲廬,名錦江,字哲廬。以字行。浙江紹興人。陳衍弟子,南社社員。《紅藕花館詞話》共二十六則,對詞體、詞境等方面的問題有較獨到的認識,對近代以來的詞人亦有精當的看法,對於治民國詞學者或有裨益。本文據《小說新報》本予以整理標點。《綰春樓詞話》,楊芬若撰,原載民國《婦女時報》一九一二年第七號。楊芬若,江蘇常熟人,楊雲史女,畢振達(倚虹)室。著有《綰春樓詩話》、《綰春樓詞話》,選清代女子詞為《緑窗紅淚詞》。《綰春樓詞話》共二十則,多論述清代閨秀詞,勝義時見。治清詞、清閨秀詞者或可取焉。本文據《婦女時報》本予以整理標點。
  • 詞苑
  • 濠上詞隱 徐培均 王焰 黃坤堯 龐堅 程觀林 胡迎建 劉夢芙 段曉華 劉慶雲
    词学. 2012, 0(27): 339-35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詞壇漫步
  • 衡大新 歐明俊
    词学. 2012, 0(27): 352-35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叢談
  • 陳祖美
    词学. 2012, 0(27): 360-36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胡迎建
    词学. 2012, 0(27): 364-36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編輯後記
  • 編者
    词学. 2012, 0(27): 369-36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