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周濟以吳文英為一代領袖,其地立驟然提升,此後更一躍而為詞壇之圭臬,所謂「學夢窗者半天下」。「學夢窗」的一個具體途徑就是大量地採用吳文英所使用的詞牌,從其獨特的結構、表達方法,揣摩玩味,再創出己作。晚清、民國時期大量〈鶯啼序〉詞就是在這股「夢窗熱」的潮流下誕生。〈鶯啼序〉調長韻雜,結構龐大,向稱難寫,因此此調存詞極少。自宋迄清,選填此調者不超過十家。吳文英留下的三首〈鶯啼序〉乃是該調之典範,後人無論是評論還是創作此調,都難以繞過夢窗。此調在晚清民國大受歡迎,幾乎所有名家都要來挑戰一下這首最長調,有些甚至一再填寫,如況周頤有九首之多,周岸登更達十餘首。詞家如此情有獨鍾,除了是向夢窗致敬之外,更是因難見巧,因巧見意,目的還是在於突過前人,表現自我而已。夢窗的三首〈鶯啼序〉題材、內容、作法不相同,所以摹擬、和應之作也呈形多種姿態。其中既有對夢窗心嚮往之而亦步亦趨者,亦有在摹仿之餘加以延申、轉化、豐富,亦有打破成法,自出新意,別樹一格,皆能舊曲翻新,寫出時代之音。
本文為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直接資助研究項目之部分成果。項目名稱為“挪用典範,以為新聲:晚清民國詞之書寫策略”。